儒家与基督教关于人之恶消解的异同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丽娟[1] 

机构地区:[1]渤海大学社会科学部,辽宁锦州121000

出  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恶是善的对立面,是哲学的关键点。对恶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中西文化精神特质的差异。本文认为,作为中西文化精神支柱的儒家文化和基督教关于人之恶消解的异同主要表现为:在恶的来源问题上,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恶来源于人们对物欲的过分追求,是"气质之性"的败坏所致;基督教认为人性本恶,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是原罪破坏了人的自由意志的结果。在恶的消解问题上,儒家消解恶的途径在于修身求己,通过道德修养来发明真心、本性,去恶扬善;基督教消解恶的途径在于神的力量,只有通过信仰基督,得到上帝的恩典才能获得救赎,达到善的目标。在恶消解后的终极结果问题上,儒家设想的人格终极目标是"内圣外王"的圣贤,终极社会理想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基督教设想的人格终极目标是无原罪在身的"第二亚当",终极社会理想是"爱人如己"的"上帝之城"。

关 键 词:儒家 基督教  

分 类 号:B91[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