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

作品数:11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基督教儒家人性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交流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文化突破——关于世界公民教育中的世界性和民族性问题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05-108,共4页孙丽娟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JD710079)
文化型思维方式是高校德育创新的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兼具世界性和民族性于一身的世界公民。为此,应该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公民教育理念与思想,并按照全球化的要求向世界公民教育推进,同时还要强化中国文化基本精...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思维 高校德育 世界公民 民族精神 
生态消费:现代消费的伦理极限被引量:1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孙丽娟 王立新 
201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辽宁发展低碳经济的伦理价值研究>的支持(项目编号:2010lslktzx-02)
当前全球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生态危机,中国也没有幸免,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生态消费的消费伦理观。本文从生态消费模式的特点入手,探寻生态消费模式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伦理责任。
关键词:生态消费 资源现状 消费伦理 可持续发展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1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3-16,共4页孙丽娟 
201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辽宁发展低碳经济的伦理价值研究>的支持(项目编号:2010lslktzx-02)
"天人合一"是先秦儒家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孔孟荀对此都有经典的论述。特别是在"天人合一"生态伦理理论的影响下,儒家所倡导的"乐山乐水"的生态教育观"、仁民爱物"的生态价值观"、参赞化育"的生态功能观等伦理观念,对当今人类解除生态危...
关键词:天人合一 生态教育观 生态价值观 生态功能观 
构建生态伦理的人性思考被引量:1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50-154,共5页孙丽娟 
201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辽宁发展低碳经济的伦理价值研究>的支持(项目编号:2010lslktzx-02)
生态伦理学领域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上的分歧,严重影响了生态伦理为解决生态危机问题而进行的道德辩护的功能。从表面上看,分歧缘于两者之间存在"自然存在物是否有道德地位"的观念差异,深层则反映出两种理论都...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 人性 现代性:人为自身立法 
儒家与基督教关于天人关系与神人关系的异同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51-156,共6页孙丽娟 
天人关系和神人关系分别是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根本关系。儒家的天的概念包括了自然之天、神性之天和伦理之天的含义;基督教之神具有自然属性、道德属性、内在性与超越性等属性。儒家的人主要是指人性问题和人的道德实践问题;基督教...
关键词:儒家 基督教    
儒家与基督教关于人之恶消解的异同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孙丽娟 
恶是善的对立面,是哲学的关键点。对恶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中西文化精神特质的差异。本文认为,作为中西文化精神支柱的儒家文化和基督教关于人之恶消解的异同主要表现为:在恶的来源问题上,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恶来源于人们对物欲的过...
关键词:儒家 基督教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被引量:5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54-159,共6页孙丽娟 
200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的支持(项目编号:2007Lslktfx-131)
本文沿着全球化背景——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建设这一路线,通过对中外文化交流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对学者们的中外文化交流观的探悉,探究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在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文...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交流 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人生观要素对现代人生观的影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孙丽娟 
为了解决全球化背景下青年人生观模糊问题,使中国文化成为强势文化,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及对现代人生观的影响,其理论价值是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使其...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生理想 人生功能 
人性与教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之比较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142-146,共5页孙丽娟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新课题。基督教是一种文化,它的人性论基础是"原罪说"与"救赎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性论上坚持人性原始有善恶,因而必须进行教化。两种文化在道德形成基础问题上尽管形式不同,但...
关键词:全球化 传统文化 基督教 人性 道德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方法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26-128,共3页孙丽娟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以理服人;批评与自我批评;运用大众传媒;典型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以理服人 批评与自我批评 大众传媒 典型教育 精神文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