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万华[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 处:《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5期176-183,共8页Social Science Journal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8JA751024)
摘 要:1940年代后期至1950年代初期,张爱玲经历了沦陷区、国统区、新中国、英殖香港、异域美国不同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创作呈现间歇性的"喷发"。关注更实在的日常中国,构成了张爱玲战后创作的出发点。她的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等作为中国女性电影的先驱之作,开掘出了使中国人感到"平等"、"亲切"的人生,并在电影叙事上提供了独异而纯然的中国本土的女性视角和方式。"亦报.梁京"时期的张爱玲身处新中国,仍有着对中国女子"无告"的"入骨的悲哀"的开掘,其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妥协"中其实也有"琐碎历史"的叙事策略。香港时期的《秧歌》"平淡而近自然"地表现了"饥饿"的文学题旨,留有丰富的解读空间。张爱玲的文学"三级跳",提供了1950年代初中国文学中最好的小说,也留存了此时期中国文学转型中作家的重要足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