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璐[1,2] 蔡大伟[1] 于慧鑫[2] 张小雷[2] 周慧[1,2] 朱泓[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实验室,长春130023 [2]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3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第10期1049-1055,共7页
基 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批准号:J0530184);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批准号:2008ZZ02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20080430156);3500BC-1500BC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技术与经济研究(批准号:2006BAK21B03)资助项目
摘 要:为了探讨中国绵羊的起源,对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和板城墓地春秋战国时期24个古绵羊进行了DNA分析,分别扩增并测序了线粒体DNA控制区271bp和细胞色素b基因300bp序列.系统发育树和中介网络图结果显示,中国内蒙古地区古绵羊存在3个含有不同频率的单倍型类群A(73.9%),B(17.4%)和C(8.7%),细胞色素b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母系世系的分化时间远早于动物的驯化时间,这揭示了中国绵羊有3个不同的母系起源.研究还发现中国古绵羊群体与中国现代绵羊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并且二者之间的遗传结构极为相似,这表明2500年以来中国绵羊的遗传结构就已经趋于稳定,并对现代绵羊的基因贡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