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作品数:137被引量:612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线粒体DNA古DNA系统发育分析DNADNA分析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代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人类学学报》2022年第4期764-774,共11页崔银秋 张昊 武喜艳 孙冰 周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2018);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项目(2020YFC1521607)。
古代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对病理学、微生物学、考古学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过去的十年里,高通量测序和靶向富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古代微生物基因组的获取成为可能,通过对古代人群样本中获取的宏基因组进行筛查,使得引发古代疫...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 靶向富集技术 古代病原微生物 瘟疫 基因组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岗嘎墓地古代人骨的DNA研究与蒙古族源探索被引量:3
《考古》2020年第4期112-120,共9页武喜艳 张野 李佳伟 赵永斌 李添娇 周慧 
岗嘎墓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东约6公里,海拉尔河南岸的一级阶地沙丘上,距河面高约7米。2014年7~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呼伦贝尔...
关键词:内蒙古陈巴尔虎旗 岗嘎墓地 古DNA 室韦 蒙古族源 
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马骨遗骸古DNA研究被引量:9
《考古与文物》2018年第3期106-112,共7页蔡大伟 朱司祺 胡松梅 田亚岐 孙洋 陈曦 周慧 
国家社科基金(14BKG0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80010);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项目(2015FRLX01;2014ZZ006);第48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本文对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出土的10个古代马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7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部分古代马的线粒体DNA世系起源于欧亚大陆西部。通过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中国古代马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关键词:秦公一号大墓 车马坑  线粒体DNA 世系 
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骨线粒体DNA研究报告被引量:2
《华夏考古》2018年第2期100-105,共6页曾雯 李佳伟 岳洪彬 王明辉 周慧 朱泓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民族开始形成过程的考古学观察”(11&ZD18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济南大辛庄遗址人骨材料的综合研究”(14CKG002)、“即墨北阡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古代居民的DNA研究”(15CKG01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现代考古学特殊学科点项目(J12100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济南大辛庄遗址商代居民分子考古学研究”(2015M570581)的支持
对6例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骨进行线粒体DNA研究,共得到6个单倍型归属于4个单倍型类群:B、D、N9a和Z.结合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测殷墟商代晚期居民人群构成多元。单倍型共享序列人群分布暗示殷墟中小墓居民可能作为...
关键词:大司空遗址 线粒体DNA 单倍型类群 
河北省磁县北朝墓群M003墓主人元祜的线粒体DNA分析被引量:3
《南方文物》2016年第4期203-208,共6页赵欣 张雅军 李红杰 何利群 朱岩石 周慧 朱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鲜卑起源;发展的考古学研究(批准号:11CKG006)资助
本文对出土于河北省磁县北朝墓群M003号墓墓主人元祜的人骨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从元祜个体的线粒体DNA高可变Ⅰ区的突变位点及共享序列分布情况来看,推测元祜个体可能是东胡的后裔,并且该单倍型在东胡人群及其后裔中有一定的基因连续...
关键词:线粒体DNA 元祜 磁县 
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黄牛的古DNA分析被引量:15
《考古与文物》2016年第4期122-127,共6页蔡大伟 胡松梅 孙玮璐 朱司祺 孙周勇 杨苗苗 邵晶 周慧 
国家社科基金(14BKG023);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资助(2013-YBHT-025);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项目(2015FRLX01;2014ZZ006);第48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本文对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的11个古代黄牛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10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全部是普通牛,由近东起源的T3(70%)和T4(30%)世系组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峁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通...
关键词:石峁遗址 黄牛 普通牛 线粒体DNA 世系 
蒙古国胡拉哈山谷和浑地壕莱山谷蒙元时期古人分子考古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2016年第1期291-296,共6页蔡大伟 朱司祺 赵欣 孙玮璐 张全超 陈永志 朱泓 周慧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11&ZD182);蒙古族源问题的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研究(国家社科重大委托子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铜——早期铁器时代蒙古高原古代居民体质人类学的综合研究”(11JJD780008);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项目(2015FRLX01);第48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一、引言蒙元时期,蒙古人西征和南下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中国和西亚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大批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各族人迁到东方,导致这一时期蒙古高原的人群组成非常复杂...
小河墓地出土人类遗骸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西域研究》2016年第1期50-55,148-149,共6页李春香 周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青地区新石器晚期古代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项目批准号:31200935);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41111);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资助
小河墓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最为重要的青铜时期文化遗存之一,对解读新疆青铜时期文化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古代人类遗骸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以期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探讨新疆小河墓地人群的母系起源。线粒...
关键词:小河墓地 人群起源 遗传结构 人群迁徙 青铜时代 
术中低体温对术后恢复期的影响被引量:9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年第8期1433-1435,共3页周慧 齐爽 李亮 王秀莲 崔晓峰 
人体的正常温度总是维持在37℃,上下波动幅度不会超过1℃,这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的。体温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影响到人体内正常的生理过程,进而发生代谢紊乱[1]。患者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往往因为麻醉药的作用而无法正常调节体温,加...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 术后恢复期 手术室温度 复温性休克 充气加温 凝血功能 血氧浓度 中心体温 手术切口 代谢速率 
地塞米松、雷莫司琼预防全身麻醉甲状腺根治术术后恶心呕吐的随机试验研究被引量:4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年第4期654-656,共3页周慧 赵丽娜 齐爽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术后患者的普遍和主要的并发症,文献资料显示,在一些手术中PONV的发生率在25%-30%,控制PONV的发生率仍然是个难题[1,2]。纵使PONV不是危及生命的术后并发症,但是它是伤口裂...
关键词:雷莫司琼 VOMITING 根治术 术后并发症 NAUSEA 抗组胺药 抗呕吐药 麻醉诱导 呕吐发生率 诱导麻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