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群

作品数:31被引量:16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北朝北齐造像佛寺佛教造像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文物春秋》《美术大观》《南方文物》《美成在久》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河北临漳邺城曹村窑址2014-2015年发掘报告被引量:2
《考古学报》2024年第3期365-392,I0003-I0008,共34页沈丽华(执笔/领队/摄影/绘图) 朱岩石 何利群(执笔/领队/摄影) 庞文平 黄珊 郭济桥 张鹿野(摄影) 韩燕民(绘图) 付合庆(绘图) 马福堂(绘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河北赞皇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BKG019);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项目编号:DF2023YS14)的阶段性成果。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邯郸临漳西南约20公里处,由南北毗连的邺北城、邺南城和外郭区三部分组成,是曹魏至北齐六朝故都。1988年,邺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邺城遗址 邺南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邯郸 发掘报告 临漳 曹魏 邺北城 
河北磁县讲武城镇十六国时期窑址调查与发掘简报
《考古》2024年第8期67-81,共15页朱岩石 何利群 沈丽华 黄盼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项目编号DF2023YS14);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才“培远计划”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005~2007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磁县段项目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在讲武城镇孟庄村西南部发掘了1座东魏北齐时期墓葬(2005JCJ M63,以下简称M63)。该墓位于邺城遗址西北约6.85公里处。墓葬封土下发现了2座早...
关键词:河北磁县 邺城遗址 窑址 陶质建筑材料 十六国时期 
5—6世纪佛教石窟及造像样式的三次变革被引量:1
《美术大观》2023年第9期122-125,共4页何利群 陈婷婷 
5世纪中期,平城佛教继承并发展了凉州开窟造像的技术和传统,创造出了云冈模式。5世纪晚期北魏孝文帝改制之后,模仿南朝造像风格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式造型影响深远。6世纪中期前后,东魏和北齐初年造像,以及同时期的西魏北周造像...
关键词:5—6世纪 佛教 石窟 造像 样式 
东亚地区早期佛教寺院布局及演变被引量:3
《考古学报》2023年第2期191-214,共24页何利群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中古国家大寺及其对东亚地区的影响”(项目批准号:19VJX069)的阶段性成果。
目次一东亚地区佛教寺院的考古发现二东亚地区佛教寺院的主要类型及其阶段划分三相关问题探讨五世纪之后,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在中国内地敷扬甚广的佛教通过多途径传播至朝鲜半岛,并经由百济影响到日本列岛。寺院作为佛教僧侣...
关键词:早期佛教 佛教僧侣 佛教寺院 佛教文化交流 日本列岛 朝鲜半岛 唐代以前 中古时期 
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魏北齐宫城区206号大殿基址及附属遗迹被引量:3
《考古》2023年第2期52-71,共20页何利群(文/摄) 沈丽华(文/摄/绘制) 朱岩石 彭明浩 郭济桥 韩燕民(摄) 孙天顺(摄/绘制) 马福堂(摄/绘制) 李鑫(绘制) 韩庆林(绘制)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年代为公元3~6世纪,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国都,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探索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平面布局,并配合邺城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
关键词:邺城遗址 宫城区 206号大殿 东魏 北齐 
华北东部北齐至隋代菩萨造型特征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2期64-69,共6页何利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中古国家大寺及其对东亚地区的影响”(19VJX069)阶段性成果。
北朝晚期的中原北方东部地区出现了一类形体较大的立体圆雕菩萨,总体特征是面相圆润,体型修长,胸腹间装饰以不对称形披帛为典型特征,时代通常被确认为隋代。本文从六世纪末期邺城特定的历史及宗教背景出发,以有纪年的石窟造像和背屏式...
关键词:邺城 定州 青州 北齐 隋代 菩萨 
邺城遗址出土北齐石塔及相关图像的探讨被引量:2
《考古》2021年第5期91-106,F0002,共17页何利群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中古国家大寺及其对东亚地区的影响”(编号为19VJX069)的阶段性成果。
2012年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了1件北齐石塔,是单层覆钵式塔,主尊是北齐天保年间以来出现的佛像样式,菩萨有东魏晚期至北齐初年特征,龛形是典型的北齐镂孔透雕双树背龛。基座的神王像是邺城地区东魏北齐时期常见的护法形象,与北朝晚...
关键词:邺城 北齐 石塔 神王 
和合共生:邺城北朝造像艺术
《美成在久》2020年第4期6-20,共15页何利群 
作为六朝古都和北朝晚期北方地区的佛学中心,邺械及其周边保存有大量的佛教文化史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邺械遗址范围内陆续出土了一批佛教造傈,有不少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这些零散出土的佛教造僳,其时代特色与艺术风格为我们探索...
关键词:六朝古都 和合共生 造像艺术 艺术珍品 精美绝伦 佛教文化 北朝晚期 北方地区 
邺城遗址出土北魏谭副造像图像考释被引量:14
《考古》2020年第5期96-110,共15页何利群 
2012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在今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村北发掘了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编号造像2895件(块)[1]。据初步统计,现有造像底座近900件,题记造像300件左右,时代以东...
关键词:邺城 北魏 谭副造像 图像题材 
中国的末法思想与邺下刻经流布被引量:1
《华夏考古》2019年第6期83-91,共9页何利群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17ZDA233)阶段性成果
佛法住世可分为正法、像法及末法三个阶段。中国末法观念始兴于公元四世纪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六世纪以后广为流行,并由此出现了大量的佛教刻经,形成了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地区和以泰山为中心的山东地区两大刻经密集分布区域。北齐的刻经...
关键词:末法 北齐 邺城 佛教刻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