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艺术

作品数:479被引量:35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罗桑开珠胡文和贺辉李智李娜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陕北石窟水月观音造像艺术
《炎黄地理》2024年第12期155-157,共3页丰帆 
水月观音,为世间所描绘的观水中之月观音,是佛教三十三观音之一。陕北地区中小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的水月观音雕像,造型婀娜多姿,身段潇洒飘逸。文章以陕北地区石窟中的水月观音造像为例,探究水月观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进程、艺术特点,以及...
关键词:水月观音 石窟 陕北地区 造像艺术 潇洒飘逸 演变进程 
这是一条文明走廊 在巍巍长城和石窟岩画中触摸历史
《环球人文地理》2024年第12期28-37,共10页杨东(图) 郑午(图) 杨玉诚(图) 乔晓春(图) 月上天山(图) 戴友春(图) 郭青岑(图) 
历史上,一件件商品经过它东来西往,丝绸之路得以形成;一座座边关要塞拔地而起,守护着家国平安:一个个石窟洞穴凿于山体崖壁,闪耀着造像艺术之光;一部部民族史诗在这里演绎,璀璨的文化因此融合。它,就是一条纵横千年的文明走廊。
关键词:丝绸之路 石窟 民族史诗 造像艺术 长城 文明 
看见微笑福至心灵
《厦门航空》2024年第12期30-31,共2页雷强 颂丹(摄影) 
《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首站9月在福州市博物馆盛大开幕以来,持续火爆,引发热烈反响。来自“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青州龙兴寺遗址,以及临朐明道寺遗址的共计四十余件文物原件展品,近一半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关键词:重大考古发现 青州龙兴寺 国家一级文物 造像艺术 遗址 明道寺 古青州 博物馆 
游戏化在文化遗产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传媒科技》2024年第10期48-51,共4页葛凌蓝 
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字媒体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JYB0733)。
【目的】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本文旨在研究游戏在文化遗产艺术传播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通过剖析游戏化的传播策略、游戏化元素的提炼过程、游戏化传播平台的构建技巧,揭示了游戏在文化遗产艺术传...
关键词:游戏化 文化遗产 栖霞山石窟 造像艺术 传播 
虚拟现实技术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今传媒》2024年第10期113-116,共4页葛凌蓝 
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字媒体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SJYB0733)。
栖霞山石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侵蚀,石窟造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数字影音与交互、虚拟展览与导览、受众参与和互动体验三个方面,剖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栖...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文化遗产 栖霞山石窟 造像艺术 传播 
让传统脱胎造像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访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陈国勇
《就业与保障》2024年第9期3-6,共4页林萍姗 
一件脱胎漆器艺术品是否有生命力,在其造像环节基本奠定。传统脱胎造像技艺工序复杂,对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及技艺水平要求极高。陈国勇从现代美学出发,将传统夹纻佛像技术与现代漆器胎骨巧妙融合,作品极具艺术表现力。8月8日,记者来到坐...
关键词:脱胎漆器 技艺水平 全国技术能手 造像艺术 现代美学 生产车间 闽侯县 工艺品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在安徽池州市成立
《中国集体经济》2024年第23期I0006-I0007,共2页
6月15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安徽省池州市举办。造像艺术专委会汇集了国内各门类艺术在造像领域的顶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相关领军企业,以及学术研究力量,具有专业性、融合性、广泛性与市场性,由中国工艺美...
关键词:工艺美术学会 造像艺术 安徽池州 安徽省池州市 学术研究 审美表达 融合性 系统梳理 
犍陀罗造像艺术对云冈昙曜五窟的影响
《艺术家》2024年第8期15-17,共3页王路路 
希腊精神与印度佛教理念的交织孕育出了犍陀罗佛教艺术,而云冈石窟的造像继承了犍陀罗造像的艺术特点,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特色,是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深化对犍陀罗佛像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人们开展...
关键词:昙曜五窟 塔克西拉 云冈石窟 犍陀罗 佛像艺术 佛教艺术 希腊精神 白沙瓦 
数字媒体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艺术教育》2024年第7期232-235,共4页葛凌蓝 
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数字媒体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0733。
栖霞山石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文章旨在研究数字媒体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剖析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应用差异,分析三维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效果,揭示...
关键词:数字媒体 栖霞山石窟 造像艺术 传播 
历史变迁对龙门石窟造像艺术的影响
《炎黄地理》2024年第7期9-11,共3页格桑卓玛 
龙门石窟的开凿历史相当悠久,自北魏起始,历经东西魏、北周、北齐、隋、唐等六个朝代,在漫长的岁月里,共开凿两千一百多个窟龛。这些窟龛之中,珍藏着逾十万尊佛像,以及多达三千六百多品的题记碑刻和四十余座庄严肃穆的佛塔。这些珍贵的...
关键词:龙门石窟 造像艺术 早期佛像 文化遗产 庄严肃穆 历史变迁 北魏 美学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