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世纪佛教石窟及造像样式的三次变革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利群[1] 陈婷婷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窟寺考古研究室 [2]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

出  处:《美术大观》2023年第9期122-125,共4页Art Panorama

摘  要:5世纪中期,平城佛教继承并发展了凉州开窟造像的技术和传统,创造出了云冈模式。5世纪晚期北魏孝文帝改制之后,模仿南朝造像风格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式造型影响深远。6世纪中期前后,东魏和北齐初年造像,以及同时期的西魏北周造像,在总体特征上都是北魏晚期造像风格的传承和嬗变。6世纪中叶以后,北齐邺城新式造像相对北魏晚期造像风格发生了质的变化。5—6世纪佛教石窟与造像艺术的三次重要变革,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及宗教文化中心的变迁密切相关。

关 键 词:5—6世纪 佛教 石窟 造像 样式 

分 类 号:K879.2[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