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田宿临矿区构造—热演化对煤层气生成的控制  被引量:1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武昱东[1] 琚宜文[1] 侯泉林[1] 胡圣标[2] 倪善芹[1] 范俊佳[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第10期1134-1141,共8页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9219601;2006CB202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2135)资助项目

摘  要:采用镜质组反射率古温标和古热流法恢复了淮北煤田宿临矿区晚古生代以来的热史和构造沉降史,并探讨了与煤层气生成和运移的影响.研究区构造—热演化对煤层气的控制可分为三个阶段:(1)热成因气生成阶段:两淮煤田地壳明显加厚、煤层埋深迅速增加(达3000m),盆地基底热流持续上升并在晚侏罗纪达到峰值(50—81mW.m-2),煤层在强烈变形变质作用中经历了较高的古地温(140—180℃),有利于热成因煤层气生成.(2)气藏破坏阶段:晚侏罗世晚期至白垩纪,两淮煤田进入伸展减薄阶段,地层遭受大量剥蚀,热流值迅速减小,二叠系含煤地层被抬升至近地表甚至出露,原来生成的热成因煤层气大量逸散.(3)次生生物气补充阶段:古近纪之后,构造活动逐渐减弱,盆地恢复沉降、接受沉积,古热流值减小速度变缓,并趋于稳定,煤层一度处在2—50℃,有利于次生生物气的大量生成.

关 键 词:淮北煤田 古热流 热史恢复 煤层气生成 构造演化 

分 类 号:P618.410.2[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11[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