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修辞与意义迷失——现代中国文学“恶”的叙述及其思想史观照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保欣[1,2] 

机构地区:[1]浙江财经学院中文系 [2]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  处:《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133-140,共8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伦理视野中的当代文学及其经验反思"(06czw018)系列成果)

摘  要:20世纪中国文学恶的叙述,与现代中国社会的特殊矛盾和文化内生性问题互为表里。叙事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传统恶、阶级恶、都市恶三种基本样态。在启蒙主义道德假定和现代社会特殊矛盾影响下,恶的叙述呈现出鲜明的历史化修辞特征,人的自在恶被历史的外部恶所遮蔽;由于恶担当着特殊的批判功能,被作家不同程度地赋予价值正当性。而恶的历史化修辞与"历史"自身的复杂多变,传统文化结构中忏悔意识的缺席,使得作家对恶的批判缺乏有效视点,导致对恶自身的批判不足。同时,启蒙的"半身不遂",还使得现代作家恶的叙述过程中普遍存在对"人"的习惯性轻蔑。

关 键 词:现代中国文学 修辞特征 历史化 思想史 “恶” 传统文化结构 观照 迷失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