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玉梅[1] 卫洪昌[1] 俞小宛[2] 李静[3] 韩宇[3]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上海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检验科,上海201203 [3]上海中医药大学,2003级七年制学生上海201203
出 处:《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年第11期2235-2239,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基 金: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资助(No.沪教委2005-81号)
摘 要:目的:研究经内毒素"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后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建立稳定和可靠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并探讨其意义和理论依据。方法: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较大剂量(10mg/kg)静脉注射或气管滴入致伤大鼠,复制"一次打击"ARDS模型;LPS小剂量(1mg/kg)腹腔注射致伤大鼠后,再予中等剂量LPS(5mg/kg)气管滴入,建立"二次打击"ARDS模型。连续3d动脉血气分析,结合肺湿重/干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评价3种ALI/ARDS模型异同。测定血浆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1、IL-10水平,探讨LPS二次打击法可能致病机制。结果:(1)单次LPS打击(无论是静脉注射或气管滴入)仅引发大鼠ALI和一过性低氧血症,LPS二次打击法可以引发大鼠更为持久的低氧血症和特异性肺损伤,是较为理想的ARDS的动物模型。(2)LPS二次打击法引发的ARDS发病机制与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与肺的特异性损伤有关。结论:LPS二次打击法可建立更为稳定可靠的符合诊断指标的大鼠ARDS模型,并能更好地反映肺损伤的病理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