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二次打击”顽固性低氧血症大鼠ARDS模型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0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n rat ARDS model with stubborn hypoxemi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玉梅[1] 卫洪昌[1] 俞小宛[2] 李静[3] 韩宇[3]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上海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检验科,上海201203 [3]上海中医药大学,2003级七年制学生上海201203

出  处:《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年第11期2235-2239,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基  金: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资助(No.沪教委2005-81号)

摘  要:目的:研究经内毒素"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后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建立稳定和可靠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并探讨其意义和理论依据。方法: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较大剂量(10mg/kg)静脉注射或气管滴入致伤大鼠,复制"一次打击"ARDS模型;LPS小剂量(1mg/kg)腹腔注射致伤大鼠后,再予中等剂量LPS(5mg/kg)气管滴入,建立"二次打击"ARDS模型。连续3d动脉血气分析,结合肺湿重/干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评价3种ALI/ARDS模型异同。测定血浆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1、IL-10水平,探讨LPS二次打击法可能致病机制。结果:(1)单次LPS打击(无论是静脉注射或气管滴入)仅引发大鼠ALI和一过性低氧血症,LPS二次打击法可以引发大鼠更为持久的低氧血症和特异性肺损伤,是较为理想的ARDS的动物模型。(2)LPS二次打击法引发的ARDS发病机制与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与肺的特异性损伤有关。结论:LPS二次打击法可建立更为稳定可靠的符合诊断指标的大鼠ARDS模型,并能更好地反映肺损伤的病理变化。

关 键 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类 大鼠 模型 动物 

分 类 号:R361[医药卫生—病理学] R561[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