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禽源性食品相关致病菌的污染机制及其防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春艳[1] 王靖飞[1] 付朝阳[1] 郭莹莹[1] 侯艳霞[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出  处:《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第12期4-5,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摘  要:禽类产品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相对也会增加。而被细菌污染的禽肉和禽蛋又是人类传染病的重要媒介。据统计,在我国能引起人禽共患病的病菌主要有副伤寒肠炎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中副伤寒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后,随食品进入机体,大量繁殖后,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疾病;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感染食物后,在食品中产生毒素,人和禽是因食入该毒素而中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已成全球性的问题。因此,针对我国养禽业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有效地减少人禽共患病,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 键 词:禽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污染机制 防制 

分 类 号:S851[农业科学—预防兽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