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松义[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 处:《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4期139-155,共17页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摘 要:直到现在,学术界对清代的"康乾盛世"仍存在不同的看法,最近又有"饥饿的乾隆盛世"之说。一个社会既然连饭都吃不饱,那何谈盛世。当然,盛世不止是吃饭问题,即恃饥饿盛世论者,更多的也是在谈政治统治。但无论如何,经济是其重头,而农业又是重头中的重头。应该说,清代农业到了乾隆时期,面对人口迅增所出现人均耕地递减的势头,压力确在增大。可同时也要看到,此前清朝政府在恢复发展生产中作出的努力,且积累了可观的财政储备,加上当时比较稳定的政局,使国家有可能从容出手,对农业进行政策调整:不惜投入巨帑改善和扩大基础设施,用减免赋税救助农民生产困境,告劝人们精耕细作,倡导多种经营,适时理顺生产关系环节中出现的矛盾以降低社会冲突,都收到积极的效果。清代经济,乾隆时达到高峰,关键在于农业能突破瓶颈,并把商贸、运输、手工等行业,乃至文化事业带动起来了。本文无意参与"康乾盛世"的讨论,因为它牵涉太多的内容,然而平心而论,若与吃饭有关的农业言之,似尚不致说成是饥饿的时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