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金华[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出 处:《古生物学报》2009年第4期589-610,共22页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154)资助
摘 要:论述亚洲白垩纪广泛分布的非海相双壳类类三角蚌类的分类、演化和起源,并讨论景星动物群的时代及TPN动物群的组合划分。认为类三角蚌类分5个科,各科有独立的、相互平行的演化系列;该类群最早形成于特提斯东部边缘地区的边缘隔离体环境,根据有关内部构造研究,其起源可能与海相三角蛤类有关。类三角蚌类经历过3个演化阶段:早期阶段,即爆发性成种阶段,以景星动物群为代表;藏东的生物地层研究表明,景星动物群时代是Tithonian—Berriasian期;中期阶段,即辐射阶段,以TPN动物群为代表,时代为Hauterivian—Turonian期,或Valanginian—Turonioan期,此阶段还可再分出5个组合,可用于地层划分和对比;晚期阶段,即衰退阶段,以Pseudohyria动物群为代表,时代为晚白垩世中—晚期。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on the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evolutionary stages and lineage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stratigrap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non-marine bivalve superfamily Trigonioidoidea. In addition, the Jingxing fauna from eastern Tibet of China is discussed.
关 键 词:类三角蚌类 双壳类 分类 演化 起源 非海相 侏罗纪-白垩纪
分 类 号:Q914[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