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类

作品数:372被引量:1216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姜宝玉苟宗海沙金庚张仁杰姚培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黄海北部褡裢岛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2024年第11期3157-3164,共8页张合烨 张琰超 安文聪 董世淇 孙国庆 李磊 高东奎 田涛 吴忠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6125);辽宁省教育厅2022年度高校基本科研项目(LJKMZ20221120);辽宁省联合基金项目面上项目(2023-MSLH-0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2401102)资助。
大型底栖动物通过储存和再循环C、N、P等营养物质,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维持自身元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底栖动物通过保持与其资源供应的平衡或改变其化学计量特征以应对环境变化。本文研究了2020年5月...
关键词:生态化学计量学 双壳类 蛇尾类 黄海北部 
砗磲:最高效太阳能系统
《环球科学》2024年第19期17-17,共1页梅根·巴特尔斯 林清(翻译) 
帕劳位于西太平洋,由多个岛屿组成。在该岛国的热带珊瑚礁中,生活着一种常栖于浅水区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砗磲(Giantclam)。它们体型较大,乍一看并不起眼。但随着砗磲打开它们近1.2米长的外壳,并伸展出其外套膜(mantle),你便会看见里...
关键词:太阳能系统 外套膜 西太平洋 高效太阳能 浅水区 珊瑚礁 双壳类软体动物 
美丽蚌的“苦肉计”
《小学生导读》2023年第10期26-26,共1页旺启 
河蚌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全世界约有800多种,能够清洁水质,是一种超强的滤食生物。刚出生的蚌仔体形极小,而且没有眼睛,既不会游泳也不会觅食,只能寄生在鱼类的身上。不过,河蚌生活在河底,鱼类在水里游动,蚌仔怎么会搭上鱼类这“顺风车”呢?
关键词:顺风车 河蚌 双壳类软体动物 觅食 体形 鱼类 
中华蛸网箱养殖试验
《科学养鱼》2023年第8期71-72,共2页张建明 
中华蛸俗名章鱼、八爪鱼。中华蛸广泛生活在我国南北沿岸海区,在经济头足类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华蛸白天常潜伏水底或岩礁缝中,夜间活动,觅食行为强烈,主要以甲壳类、双壳类等为主要食物,也捕食底栖性的鱼和头足类等。笔者在莆田市...
关键词:夜间活动 头足类 觅食行为 双壳类 甲壳类 章鱼 底栖 八爪鱼 
改改报一报
《中国漫画》2023年第7期40-47,共8页改改 
秋秋美食推荐——扇贝扇贝,又名海扇,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目前己知的扇贝种类约有400余种,作为世界各地重要海洋渔业资源的就有60余种。干燥后叫作瑶柱,是著名的“八珍”之一。注意看外套膜上的小点点,它们是扇贝的眼睛,一...
关键词:海洋渔业资源 扇贝 外套膜 双壳类软体动物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大连贝壳博物馆
《侨园》202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大连贝壳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位于美丽的星海湾畔,是目前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集贝类研究、科普教育、展览展示、收藏和交流于一体的专业性贝壳博物馆。馆内所有的展品都是收藏家张毅的个人收藏。博物馆是以双壳类和腹足类贝壳的部分生...
关键词:国际文化交流 个人收藏 建筑学家 科普教育 博物馆 贝壳 生理结构 双壳类 
乌恰县贝壳山:塔里木盆地西部沧海桑田的见证者被引量:4
《自然杂志》2023年第2期148-154,共7页杨婉舒 熊昕 席党鹏 万晓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2009、42288201)。
塔里木盆地西部位于亚洲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极为干旱,以荒漠为主,但在3400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汪洋大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端乌恰县的著名景观“贝壳山”,则是塔里木盆地西部沧海桑田的见证者。文章通过贝壳山的地层及所...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双壳类 特提斯 古近纪 贝壳山 
扬子板块西北缘下泥盆统平驿铺组双壳类遗迹化石被引量:2
《古地理学报》2023年第2期392-404,共13页张小乐 王怿 刘建波 黄璞 徐洪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2019211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B260000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GBL2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72003)共同资助。
四川北部广元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产出丰富的双壳类遗迹化石,但尚未开展过系统的遗迹学工作,也未进行过行为学与古生态学分析。文中针对四川广元马家剖面平驿铺组中部地层开展沉积学和系统遗迹学研究,在陆棚至近滨带下部沉积中共识别出...
关键词:古生态学 行为学 古环境 双壳类 遗迹化石 
海洋纳米塑料污染现状及其对双壳类的生态毒理效应被引量:1
《海洋科学》2023年第4期176-183,共8页杨灿 徐文喆 孙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407800)。
随着纳米塑料在海洋中的分布越来越广泛,纳米塑料逐渐演变成目前海洋生态系统中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塑料比微塑料粒径更小,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与吸附力,成为海洋中污染物的重要载体之一,影响深远。双壳类...
关键词:纳米塑料 污染现状 双壳类 生态毒理效应 
贵州威宁小河边剖面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双壳类化石及其指示意义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黄云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不同相区双壳类小型化研究”(41502012)。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后,双壳类演化较为迅速,以Claraia和Eumorphotis的繁盛为特征。双壳类在经历了漫长的残存-复苏期后,直到中三叠世安尼期才完全复苏。近年的研究指示,双壳类在早三叠世晚期已经进入快速复苏的阶段,然而华南...
关键词:早三叠世 双壳类 奥伦尼克期 生物复苏 威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