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曾同[1]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出 处:《家庭医学(上半月)》2010年第4期9-9,共1页Family Medicine
摘 要:老百姓所谓的“牙病”,大多是指龋病或因龋病引起的牙痛等症状。龋病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疾病,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有“龋”的记载。只不过它还有许多“别名”,如隋时叫它“疳虫蚀齿”(《诸病源候论》),唐时叫“龋齿”、“蚛牙”(《外台秘要》)。不管叫什么,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龋病的发生与某种“虫”有关,是在“多食肥甘厚味”的基础上,又遭“虫蚀”而发病的。这些认识与现代关于龋病的病因研究结果有极高的相似性,令人赞叹。
关 键 词:《诸病源候论》 护齿 中医 《外台秘要》 新石器时代 肥甘厚味 龋病 相似性
分 类 号:R255.4[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