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薛俊清[1]
机构地区:[1]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12
出 处:《长白学刊》2010年第2期11-16,共6页Changbai Journal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实践过程,其实质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格生成过程,马克思称之为"掌握具有实践力量的人"。这个过程的内在机制如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如何现实地发挥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院化的研究背景下,探讨这个问题尤其具有实践意义。借助生存论反思的几个环节,能够形象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的生成机制。其中,介入公共政治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能够促进这种人格的转化;而学院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由于隔断了哲学与政治生活的联系,所以只能陷入抽象的理论态度当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