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晚期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遏止措施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祥稳[1] 惠富平[1]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5

出  处:《中国水土保持》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5JA770013)

摘  要: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和民间对开山种玉米的利弊有不同认识。在四川、湖北、湖南等省,政府对开辟荒山种植玉米的行为基本上是听之任之;但在浙江、皖南和陕南等地,政府和民间曾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遏止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 键 词:山地 玉米生产 水土流失 遏止措施 清代中晚期 

分 类 号:S157[农业科学—土壤学] S-09[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