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富平

作品数:117被引量:38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明清时期旱改水考述生态环境汉代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农业科学》《草业学报》《灾害学》《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晚清《植物学》的创译及其科学传播意义研究
《农业考古》2023年第1期157-161,共5页孙雁冰 惠富平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李善兰译著《植物学》研究”(项目编号:2021SJZDA179);江苏开放大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构转变下的中国英语新词及其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7SSW-R-Q-018)。
晚清时期,中国学者李善兰等人编译的《植物学》一书在中国植物学史及中西方科技交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产生了巨大的科技文化影响。该书的编译成功有多种因素,但最关键的是李善兰其汉译的过程中,发挥其译者主体性的作用,利用创译法完美...
关键词:科技翻译 科学传播 李善兰 《植物学》 晚清时期 
《中华农学会报》与近代农业科技传播被引量: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51-160,共10页郭建新 惠富平 
《中华农学会报》1918年12月创办,1948年11月停刊,坚持刊行30年,是民国时期办刊时间最长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期刊,在中国传统农学向现代农学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媒介引领作用。它是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记录者,各农学分支学...
关键词:中华农学会报 农业科技传播 民国时期 
文本与技术:清代花谱的生成与传播被引量:4
《中国农史》2021年第5期23-33,共11页刘爽 惠富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业史研究”(17FZS049)。
清代花谱目前所见应为146部,较之明代花谱在菊花、兰花、月季三种专谱数量上大为增加。《广群芳谱》与《花镜》开拓了花谱创作的两种路径:一是朝廷官方提供的"厚民资生"的宏观价值导向;二是民间士人形成的"大而经济,微而理学"的价值旨...
关键词:清代 花谱 文本 技术 传播 
唐代农书“稀见”现象探析
《古今农业》2021年第3期38-44,37,共8页刘爽 惠富平 
唐代农书在存目的数量上相对稀少,农书内容与质量相对薄弱,未能出现较重要的农学思想和农业技术。唐代士人的著述动机在科举初兴的催动下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行卷习例使得士人著述偏狭于仕进,鲜能触及农家末学;农学观念的扩大与道教倾...
关键词:古农书﹔稀见 农学转向 
明清时期苜蓿的地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草业学报》2021年第2期178-189,共12页刘爽 惠富平 
基于对中国古籍库与中国方志库中的苜蓿记载的考察,发现苜蓿名实的流变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面貌。即古籍记载中苜蓿名实相对单一明了,对苜蓿花色的指向比较明晰;方志中则比较复杂,出现了大量苜蓿异名,常与其他植物相混淆。其名实的流...
关键词:苜蓿 明清 分布 灾区社会 卫所 本土化 
当代长江下游山区玉米生产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研究被引量:2
《鄱阳湖学刊》2020年第3期68-80,126,127,共15页张祥稳 惠富平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长江流域山地玉米生产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13YJAZH136)。
在长江下游山区玉米种植史上,当代的玉米种植范围和规模最大,但因玉米生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类型之多、殃及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也是史无前例的。社会在应对这些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尽管存在治理与破坏并存、化学污染治理乏术、未能开展相...
关键词:长江下游山区 玉米生产 环境问题 生态保护 
《齐民要术》农耕文化价值的再认识被引量:12
《中国农史》2020年第2期50-57,共8页惠富平 孙雁冰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课题《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齐民要术》(17@ZH004)。
《齐民要术》是中国传统农学经典,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农业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下,体现出重要的农耕文化价值。在民生思想方面,该书以儒家"富而教之"的治国理念为指导,总结农业生产经验,为平民百姓传授治生致富、防灾救荒的方法,克服了儒家...
关键词:《齐民要术》 农耕文化传承 农业遗产保护 
历史时期长江下游山地丘陵区玉米生产引发水土流失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4
《中国水土保持》2019年第12期74-77,共4页张祥稳 惠富平 戴家翠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3YJAZH136);2019年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gxbjZD20)
明末至20世纪中后期,在我国长江下游山地丘陵区陆续形成了约40个县域玉米种植区。山地丘陵区玉米种植引发了普遍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以清除坡地上的原生植被、翻挖旱土和种植玉米为发端。分析历史时期长江下游玉米种植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原...
关键词:历史时期 山地丘陵区 玉米种植 水土流失 原因分析 长江下游 
官民合办:明清时期莆田地区农田水利管理模式被引量: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40-147,共8页何彦超 惠富平 
明代以前莆田境内的农田水利事业有官办和民办两种独立的形式。进入明代,莆田境内的农田水利管理模式有向“官民合办”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官办农田水利管理由乡绅群体负责,同时民办农田水利木兰陂的管理工作由官府接手,官府与乡绅群...
关键词:明清时期 莆田 农田水利管理 水利共同体 
古代鲤鱼养殖与利用小史
《古今农业》2019年第3期37-44,共8页高莉莉 惠富平 
鲤鱼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淡水鱼,殷商时开始池塘养鲤,至唐一直是池塘养殖的主角,唐之后地位被四大家鱼所取代,养殖前景不如从前,多与其他鱼种混养。几千年来,随着食材与烹饪技术的多样,由鲤鱼制成的美味佳肴应运而生,食用价值为鲤鱼...
关键词:鲤鱼 养殖历史 食用价值 药用与观赏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