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欢[1,2] 范欣生[1,2] 陶静[1,2] 华浩明[3] 王崇骏[4]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 [3]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4]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0
出 处:《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9-92,共4页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BAI06A02);江苏省中医药局康缘创新基金(HZ0801KY);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项目(022021027005)
摘 要:探讨古今哮喘方中十八反药对应用特点。建立古今哮喘方数据库,检索含有反药的哮喘方,用频繁项集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其年代、药对、药物性味及剂型进行分析。收集到哮喘方剂共1 196首,其中含有反药的方剂为46首,占总方数的3.8%;各朝代含反药哮喘方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宋和金元时期相对较少;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反药药对为附子-半夏,其次为附子-贝母、甘草-芫花;配伍关系较密切的为乌头类与半夏。药物性味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辛热,其次为苦寒;剂型以丸剂应用最多,其次为汤剂、膏剂。结果提示医家在遵循十八反配伍禁忌原则的同时,也有少量的应用,集中在治疗顽固性哮喘的方剂中,并且在反药药对、剂型、配伍药物性味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分 类 号:R222.16[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