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怡[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概念与中外文化交流"(批准号08BZW052);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新传统研究"(编号200512)成果
摘 要:阿垅作为"七月诗派"诗学思想的重要代表,其诗歌理论迄今依然处于被遗忘的状态,等待我们重读并加以郑重地总结和研究。重读阿垅的诗论,我们首先可以发现他对"情绪"意义的格外突出;此外,他还努力发掘着诗歌来自于现实生存的"力量";强烈的现实感和战斗精神也使得阿垅诗论呈现出鲜明的实践品格,这一品格让阿垅超越了现代文化中影响甚大的学院派逻辑,与同时代的其他趋向形成某种对立的姿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