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明启[1,2] 杨晓燕[1] 王辉[3] 王强[1] 贾鑫[4] 葛全胜[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730000 [4]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10年第4期486-492,共7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120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406250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315)资助
摘 要:甘肃临潭齐家文化陈旗磨沟遗址是一处4000a BP的墓葬群,规模较大.由于其独特的埋葬制度及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器物类型而被评为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我们从墓葬编号M187和M194中获得了两个成人个体的3颗牙齿,在不破坏牙齿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法对该遗址中古人类牙结石里的淀粉粒进行了提取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当时人类植物性食物具有多样化特征.牙结石中包括了来自小麦属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属大麦(Hordeum vulgare)和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狗尾草属粟(Setaria italica)、荞麦属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豆类及坚果类等植物的淀粉粒.其中麦类植物、荞麦和粟的淀粉粒数量占到了淀粉粒总量的70%,可能为当时人类的主要植食来源;坚果类、豆类植物也是当时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大量麦类植物淀粉粒的出现,为研究麦作农业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提供了证据,而且从恢复的农作物种类来看,当时农业具有多样性特征.坚果类栎属(Quercus)、疑似银杏(Ginkgo biloba)淀粉粒的出现,说明采集仍是农业的补充方式之一.陈旗磨沟遗址古人牙结石中的淀粉粒组合,反映了在距今4000年前,甘肃临潭一带的齐家文化社会以多样性旱作农业为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但仍存在采集经济.
关 键 词:陈旗磨沟遗址 齐家文化 淀粉粒分析 牙结石 植物性食物
分 类 号:Q981[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