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彦明[1]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哲学系,讲师411105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22-27,共6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实践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批号:05JJD710125)的支持
摘 要: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以下简为《批判》)认为,只要哲学存在,它就是实践或社会运动的表达,而非抽象的科学的影子。在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体系的批判中,萨特继承了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要求为在第二国际和苏联那里被知识化、官僚主义化的马克思主义重新"恢复人",使理论重新走向实践和行动。为此,《批判》将个人实践作为基础和出发点揭示了整个社会实践的结构和功能。相应的,萨特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