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生群[1] 方向东[1] 谢秉洪[1] 吴新江[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3期48-66,共19页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摘 要:标点二十四史,是新中国古籍整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就。顾颉刚先生主持的《史记》点校,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吸取了钱大昕、王念孙、梁玉绳、張文虎等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融进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对全书加以分段标点,改正了《史记》正文和三家注中存在的一些文字讹误,给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史记》的版本、史料都异常复杂,研究成果更是指不胜屈,加之点校本成书较为仓促,所以在校勘、标点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深深感到,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集思广益。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在校点《史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考,希望能对《史记》点校有所裨益。一、关于版本校勘版本校勘是张文虎校勘《史记》用力最多、成效最著的部分。然而千虑一失,实属难免,有些地方仍待商榷。如:《秦始皇本纪》:"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二十八年",景祐本、蔡梦弼本、耿秉本、段子成本、黄善夫、殿本、本皆作"二十六年"。金陵本改"六"作"八",实误。《史》文云"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前二十八年泰山刻石辞云"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述出游之背景,明刻石之缘起,文例正同。又如,《赵世家》"公孙支书而藏之"彭寅翁本、殿本有《索隐》曰:"藏一作籍。籍,录也。谓当时即记录书之于籍也。"据《史记会注考证订补》,耿、庆、凌、游诸本亦有此条《索隐》。疑此是《索隐》逸文。二、关于《史记》与《汉书》比勘《汉书》记武帝太初以前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