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南政法大学
出 处:《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年第3期20-20,共1页
摘 要:“隐喻”是目前认知语言学中最热的焦点之一,而这些热点或焦点的导火线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概念隐喻理论”(Lakoff&Johnson 1980:Lakoff1993)。该理论认为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然而,在认知语言学诞生之前,隐喻常被作为文学中的修辞手段,在语言学中的地位不值一提。认知语言学摒弃这一观念,把隐喻置于语言学研究的中心位置,认为隐喻不是修辞意义上的装饰物,而是人么赖以理解生活经历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机制,它为我们观察世界和认识事物提供一种特定的方式、角度或背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9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