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杨[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250100
出 处:《大舞台》2010年第8期120-121,共2页
摘 要:现在音乐史学研究方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实证主义、风格批评、文化史方法以及音乐与社会学人、类学的联系。真正的音乐史不能只是单纯的将实证主义的东西进行累积。史学家所要做的工作是澄清和说明音乐与社会相互联系、互为起源,将自己的思维参与进历史的进行中,换句话说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的主观性描述。在历史编纂中都有哪些主观性参与呢?德国音乐学家埃格布雷希特的《西方音乐》一书是作者从主体性出发,向传统音乐史学的客观原则挑战的典型代表。他认为体验、理解音乐史是主体性的过程,强调主观参与的重要性。本文就结合他对音乐学的理解谈谈音乐史中的主观意识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音乐史中的这些主观成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