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1
出 处:《理论探讨》2010年第6期156-158,共3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引入"团体辅导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效果研究>(09JDSZK022);中国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思想政治教育幸福观研究>(HEUCF10.1315);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HEURS0923);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罗夏墨迹测试的本土化研究及应用>(11544071)阶段性成果
摘 要:对幸福的探讨最早源于哲学领域。在西方哲学视阈下,幸福观按不同时期和内涵分为感性主义幸福观、理性主义幸福观、基督教幸福观。在我国传统哲学中,儒家、道家以及后来引入的佛教分别提出了儒家幸福观、道家幸福观和佛教幸福观。对比中西方幸福论的发展与异同,追根溯源寻找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历程,将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幸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