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的可为与不可为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永军[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出  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5期49-54,共6页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我国新课改的回顾与反思--基于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实践的社会学研究"(批准号:BHA060034)成果之一

摘  要:近几年来,人们对新课改的态度毁誉参半。其实,和任何社会改革运动一样,新课改的功能也有其边界,它有许多可为之处,如重建了中国教育文化精神,为我国课程理论及课改理论提供了新元素;但同时也有许多不可为之难,如无法根本解决深层次的教育问题,甚少能解决推进过程中的"二律背反"难题等。因此,全面理性地认识新课改的可为与不可为,是后续有效推进新课改的重要前提。

关 键 词:新课改 可为 不可为 

分 类 号:G423[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