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格罗宁根大学 [2]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江海学刊》2010年第6期23-30,共8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摘 要:何以可能潜在神秘的却异常有影响力的过去实存物——存在——被设想?我论证到:存在不是由故事(stories),而是由故事中的"历史事实"(storiness)引起。存在不仅呈现过去如何制约着我们,而且呈现如何强迫着使我们能够改写关乎我们自身的历史。因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习得这样的经验,它能最终促使我们去那样做。何以可能"本能的回忆"在存在涌现之处被呈现物所充盈?为了能回答此问题,我们应该回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样充满他人的"本能的回忆"。对"诽谤技艺"深思熟虑,它表明,"本能的回忆"倾向于被如下事物填充:(1)我们所信任的常识、(2)非对称性的交流、(3)在转喻中所赋予的形式。与隐喻相比,转喻提供了一条更好的路径通达"本能的回忆",因为转喻更好地表明,它所传输的正是"常识"。因此,我认为存在停驻于语言转喻领域中。存在不是包含于故事里有意义的内容(历史)之中,而是停留在故事不经意之处,这就是说,故事所呈现的诸多事情是为了再现一个历史。结论:作为存在的往昔完全处于历史学家所思所想的对立面。这是一种神秘的恒久闭合,并且完全不可能保藏随同我们亦步亦趋穿越时间的"表象",尽管它是封闭的和持续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