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福臣[1]
机构地区:[1]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系,山东淄博255130
出 处:《蒲松龄研究》2010年第4期5-13,共9页Study on Pu Songling
基 金:2008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蒲松龄教育思想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BLSZ02
摘 要:蒲松龄一生对应试科举获取功名不遗余力,但科场屡屡失意让他经历了由期盼到失落,由失望到愤恨再到反思求变的情感历程。《聊斋志异》中的一些代表篇目如《考城隍》、《叶生》、《司文郎》、《贾奉雉》、《于去恶》等从不同侧面映射了蒲松龄的现实状况,同时也反映其在不同时期看待科考的迥异心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