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作品数:8806被引量:6509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海峰许友根李兵张亚群阳达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头衔获取方式与个人晋升——来自晚清海关的证据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5年第2期164-181,共18页李嫣然 赵一泠 周建波 
本文使用1910年《新关题名录》中的华员数据,考察通过科举、荐举和捐纳方式获取头衔是否会影响华员在海关的职业表现。实证分析发现,海关科举华员整体上薪资水平更低,更多分布在文书型岗位上,存在职业发展上限。文章认为,海关的招聘制...
关键词:科举 新式部门 职业发展 
明代南京的会试与殿试
《社会科学论坛》2025年第2期90-100,共11页孟义昭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明清江南科举与城市变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HSKQ2022D197。
有明一代,在南京举行的会试共计11科,殿试共计11科、12次。会试地点皆在礼部,殿试地点俱在奉天殿。洪武四年辛亥科是明代首科会试、殿试,奠定了明代会试、殿试制度的基础。建文二年,明代在南京举办了庚辰科会试、殿试,是为建文朝唯一一...
关键词:明代 南京 科举 会试 殿试 
科举的宋代转折及其历史意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48-56,共9页王瑞来 
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宋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科举从隋代开启,终唐迄宋初,每榜取士人数极少。进入太宗朝,伴随着疆域的基本统一,重文抑武的战略转变,取代各级留用旧官僚的实际需要,呼应了崇文的潜流。宋太宗即位伊始,便毅然...
关键词:科举 宋代 士大夫政治 君臣共治 独立精神 
宋代书判拔萃科的制度文化与文学效应——以余靖为个案的考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梁燕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代进卷与文章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4CZW039)的阶段性成果。
宋代书判拔萃科以判文取士,但其性质经历了从吏部科目选到制科的变化,因此考校程序增多,数量要求也有所提升。在此情形下,一批组文形式的书判进卷相继出现。天圣八年中选者余靖所作进卷是其中唯一留存至今的作品。这组文章力求辞藻与事...
关键词:宋代科举 书判拔萃科 书判进卷 判文 余靖 
“科举,非恶制也”:科举停废120年的反思
《大学教育科学》2025年第2期11-18,87,共9页刘海峰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科举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考试制度,对人类文明进程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创立科举制的国家,中国在科举制废止120年之后,有必要继续为科举正名,改变科举是“恶制”的看法。自从清末改革科举,尤其是1905年废科举以来,科举制长期被人们误解...
关键词:科举停废 科举平反 考试制度 公平取士 反思 
进所业于朝:宋代进卷的源流与传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23-31,共9页张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宋中后期学校制度变革与文学研究”(23CZW018)。
从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宋代进卷应当渊源自唐代科举考前所纳“公卷”,而非私下呈递的行卷,宋人一般将这种进卷行为称为“进所业”。在宋代科举兴盛的背景下,进卷被应用于制科、馆职、学官试、词科试中,成为宋代官员选任的重要环节。宋...
关键词:进所业 进卷 公卷 宋代科举 
当前考试命题中的三大困境与对策
《教育家》2025年第9期9-11,共3页杨志明 
历经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造就了我国独特的考试文化,考试的公平性与科学性等问题始终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事实上,无论哪种教育考试,总有人会从考试公平、考试难度、题目设计、课程标准等角度作点评,令人困扰:...
关键词:题目设计 课程标准 困境与对策 科举考试 考试大纲 考试命题 考试难度 招惹是非 
不止凶残:鲁迅小说群中乡村上层人物分析——以《孔乙己》中的丁举人为例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3期60-63,共4页王双利 
以鲁迅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丁举人为代表,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等辩证思维分析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等级制度和基层政府等,深刻认识封建时代乡村社会上层人物的出身、圈层、利益、权力,以及凶残的本性,掌握封建社会“吃人”本质背后基...
关键词:辩证 上层 科举 凶残 利益 
明清柏乡魏氏家族兴盛原因述论
《邢台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柯亚莉 崔冠华 
河北柏乡魏氏家族始于元末明初,而在明嘉靖年间以科举起家,直至清末民国,传承十余世,历三百余年,兴盛不衰。其原因在于家族成员通过家庭教育、科举仕进、与世家大族联姻、与名贤交游、家族组织制度化等方式维系家族世系,使其家族成为地...
关键词:柏乡 魏氏家族 家学 科举 兴盛 
清代童生“红案”研究
《历史档案》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黎春林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清代生员与地方社会研究--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为中心”成果,项目编号:20YJAZH050;西华师范大学创新团队项目“地方档案与基层社会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XTD2022-3。
红案是清代学政院试后下发州县、转饬教官注册的新进童生名册。红案与院试录取榜案、考生红册、学宫黉案三者联系紧密,但并非一物。红案是清代公文的一种,其格式特殊,通体钤盖红印,严防作伪。清中后期,红案内容包括“新进童生名录”与...
关键词:红案 生员 科举 院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