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冠芳[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出 处:《古脊椎动物学报》1999年第3期175-189,共15页Vertebrata Palasiatic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72090;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科基础研究特别支持基金!9807
摘 要:通过对山西榆社盆地和甘肃灵台新第三纪晚期互棱齿象(Anancus Aymard,1855)和五棱齿象(Pentalophodon Falconer,1857)化石的再研究,以及与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互棱齿象和五棱齿象类型的比较,得出下列结论: Pentalophodon和 Anancus属于同一类型;在中国北部上新世中、晚期,它可能只存在一种,即Anancus sinensis (Hopwood),1935;在该地区已描述的 Pentalophodon和 Anancus的其他类型均是它的同物异名。个体大、颊齿齿冠较高、主齿柱和副齿柱呈交错排列、具丰富的白垩质和第臼齿的齿脊数多等种的性状表明它是Anancus的一进步种。
分 类 号:Q915.878[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