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芳

作品数:13被引量:7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上新世新属盆地牛科灞河组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新生代晚期的剑齿象(剑齿象科,长鼻目)及其扩散事件被引量:8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1年第4期377-392,共16页陈冠芳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072004)资助
对我国新生代晚期的剑齿象(Stegodon)进行再研究,提出了下列几点看法:1)依据Ste-godon的特征,可将已命名的中国剑齿象种分为3类。一类为有效的剑齿象种,包括晚中新世的S.licenti Teilhard & Trasseart,1937;上新世的S.zdanskyi Hopwood,...
关键词:中国 新近纪晚期-更新世 剑齿象 扩散 迁移 
中国新近纪牛科分类及演化规律被引量:9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9年第4期265-281,共17页陈冠芳 张兆群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2010,40711130639)资助
我国新近纪的牛科相当繁盛。至今已记录了30属,归入5个亚科(Hypsodontinae,Urmiatheriinae,Caprinae,Antilopinae和Bovinae)。化石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且大部分为土著类型,以颊齿中等高冠至高冠、前臼齿列短、头骨粗壮、弯曲和角心特化...
关键词:新近纪 牛科 分类 演化规律 
中国原大羚化石的再研究被引量:2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7年第2期98-109,共12页陈冠芳 张兆群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2010)资助。
在研究新发现化石材料及对已有标本重新观察的基础上,讨论中国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原大羚(?Protoryx)的系统分类位置。依据头骨、角心和牙齿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状,建议把发现于中国北方曾归入?Protoryx的种类从旧大陆同时代或时代稍早...
关键词:中国北部(山西和甘肃) 晚中新世-早上新世 原大羚 
陕西蓝田灞河组的小羚羊被引量:8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5年第4期272-282,共11页陈冠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720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2000077700);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计划项目(编号:2002CB714001)资助
描述了牛科小羚羊(Dorcadorys Teilhard et Trassaert,1938)一新种:D.orientalis sp. nov.。材料发现于陕西蓝田Loc.6,晚中新世灞河组中部。它和属型种Dorcadoryx triquetricor- nis的主要不同在于它的角心长,向上分散度大,角后窝深而狭...
关键词:陕西蓝田 晚中新世 灞河组 小羚羊 
陕西蓝田灞河组乌米兽亚科(Urmiatheriinae,Bovidae)一新属被引量:9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4年第3期205-215,共11页陈冠芳 张兆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0 2 72 0 0 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编号 :G2 0 0 0 0 7770 0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计划项目 (编号 :2 0 0 2CB71 40 0 1 )资助
记乌米兽亚科 (Urmiatheriinae,Bovidae)一新属 :Lantiantraguslongirostralisgen .etsp .nov.。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大 ;脸部窄而高 ;吻部细长 ,前颌骨与鼻骨接触 ;鼻骨狭长 ,背面平 ,前端无侧翼 ;鼻切迹位置靠前 ;眶下孔位置低 ,位于P3...
关键词:陕西 灞河组 乌米兽亚科 牛科 偶蹄目 
四川德格上新蹄兔亚科(Pliohyracinae)一新属被引量:5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3年第3期240-248,共9页陈冠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0 2 72 0 0 9)资助
以西藏后裂爪蹄兔 (PostschizotheriumtibetensisZongetal.,1 996)为基础 ,建立了上新蹄兔亚科 (PliohyracinaeOsborn ,1 899)一新属 :横断山蹄兔 (Hengduanshanhyraxgen .nov .)。它出现在四川甘孜德格的上上新统汪布顶组中。其主要特...
关键词:四川德格 上新蹄兔亚科 Pliohyracinae 晚上新世 汪布顶组 蹄兔 
甘肃灵台雷家河新第三纪晚期的大哺乳动物组合及其时代被引量:32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2年第1期70-79,共10页陈冠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772090)资助。
讨论的大哺乳动物化石出自甘肃灵台雷家河村东南小石沟[72074(1)、72074(4)和文王沟(93002)等地的新第三纪晚期地层。它们包括15种,分属8属、9科、4目,可能代表两个不同时代的组合。第一组合所在的地层层位是72074(4)剖面的L5~L...
关键词:甘肃灵台雷家河 上新世 大哺乳动物组合 时代 动物化石 
中国北部上新世的互棱齿象(Anancus Aymard,1855)被引量:2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9年第3期175-189,共15页陈冠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72090;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科基础研究特别支持基金!9807
通过对山西榆社盆地和甘肃灵台新第三纪晚期互棱齿象(Anancus Aymard,1855)和五棱齿象(Pentalophodon Falconer,1857)化石的再研究,以及与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互棱齿象和五棱齿象类...
关键词:中国北部 榆社盆地 上新世 互棱齿象 
榆社盆地新第三纪晚期的Gazella羚羊被引量:17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7年第4期233-249,共17页陈冠芳 
重新研究山西榆社盆地新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的Gazella羚羊。依据综合的分类标志,在种的水平上对它进行修正;三个新种被建立,它们是G.gaozhuangensissp.n,G.yushensissp.n.和G.nihensissp.n。根据头骨、角心和牙齿的形态...
关键词:榆社盆地 新第三纪晚期 Gazella羚羊 
山西静乐贺丰上新世的步氏羚羊被引量:4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7年第3期189-200,共12页陈冠芳 
重新厘定后,步氏羚羊(Gazellablacki)的主要特征是个体中等大小,脑颅部宽而短,枕面向后突出不明显,枕髁与枕面处在同一平面中,基枕面平,呈方形,具宽浅而长的中纵沟;角心纤细,短而直,从角基向角项方向迅速变尖,基部横切面...
关键词:山西静乐 上新世 步氏羚羊 偶蹄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