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钱广荣[1]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46-48,53,共4页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德悖论现象研究"(08BZX065)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道德悖论现象之"恶"不同于道德谴责公认之恶,也不同于"人必有私"的人的"自然本性",多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征,当人们视"恶"为恶时多处于"见仁见智"的认知状态。"恶"蕴含着促进社会与人的道德进步的逻辑张力,对于伦理学理论好道德建设的创新好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在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Vice" in moral paradoxical phenomenon differs from the vice condemned by the public,and also from selfish nature of human beings."Vice" contains logical tension to promote social and human moral progress which is of great epistemological significance to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ethics,especially in the tim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关 键 词:恶 道德悖论现象之“恶” “人必有私”之“恶” 认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