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双面形象及其诗文形态观念之复杂性——陆游入蜀诗与《入蜀记》对比解读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吕肖奂[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出  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9-13,17,共6页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D840193);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项目

摘  要:《入蜀记》展现的是陆游理性、深思、好学、好交游的形象,而入蜀诗特别是进入夷陵以前的诗,则呈现出的是一个充满悲伤、无奈、怨恨的十分情绪化的陆游形象。进入峡州夷陵前后,陆游诗歌中的情绪稍微平息,渐渐与《入蜀记》中的形象趋于一致。情绪化与外向性是陆游的主导性格,但是这种"性分"显然不符合宋代士大夫文人的整体精神追求,所以陆游先树立了诗、文书写不同的文体观念,又逐渐调适了他的诗歌审美观念,使其创作能够与时俱进。陆游诗文创作形态与观念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历程,既体现出时代审美标准对个人"性分"的制约与影响,也体现出个人"性分"能够在时代审美主潮中得以表现与适当调控。

关 键 词:入蜀诗 入蜀记 双面陆游 诗文观 调适 时代审美主潮 

分 类 号:I222.8[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