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被引量:3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忠华[1,2]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60-168,共9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ZZ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81004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YA-01)

摘  要:围绕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这一问题,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维系论"、"切割论"和"匹配论"。"维系论"在公民身份与文化认同之间建立起单线对应的关系;"匹配论"区分了两种公民身份和两种国家认同,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双线匹配的关系;"切割论"则主张彻底割裂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政治制度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人类认识的特性、国家与民族的关系以及国际移民等要素的检视表明,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模糊和动态匹配的关系;通过对阶级属性、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等国家认同的形成性因素的考察表明,公民的国家认同还表现在阶级认同、差异性认同、超国家认同和亚国家认同等方面;通过对人类认识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分析则显示,国家认同实际上是公民"理性地建构"与社会"结构性制约"双向互动的产物。由此可见,上述三种观点并不全面,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和"双向建构"的关系。

关 键 词:公民身份 国家认同 维系论 切割论 匹配论 

分 类 号:D08[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