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踪迹——论路遥小说创作心理嬗变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遇春[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97-103,共7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焦虑是路遥小说创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在政治焦虑、文化焦虑与生命焦虑的复杂动态关系中,路遥的小说创作历程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三个创作阶段。在第一阶段(1973—1980)的小说创作中,政治焦虑占主导地位,且得到了强烈的艺术投射,而生命焦虑基本处于蛰伏状态,偶尔在作品中被激活。在第二阶段(1981—1984)的小说创作中,政治焦虑被文化焦虑所取代,传统与现代相冲突的文化焦虑与个体的生命焦虑纠结在一起,路遥的小说因此而笼罩在精神痛苦与文化迷惘的氛围中。在第三阶段(1985—1988)即《平凡的世界》的正式创作过程中,由于路遥在理性上明确择定了传统儒家道德人格认同的文化立场,因此小说中的文化焦虑基本上被消解,但由此带来了传统伦理文化规范下个体生命焦虑的潜滋暗长。

关 键 词:生命焦虑 小说创作 路遥 心理嬗变 《平凡的世界》 文化焦虑 传统伦理 心理动力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