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正明[1]
机构地区:[1]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出 处:《学术交流》2010年第12期13-15,共3页Academic Exchange
摘 要:斯宾格勒提出了一种"文化形态史观",打破了社会历史理论的托勒密体系——实现了"哥白尼革命"。他摒弃"进步"史观,用一种世界历史的"比较形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认为历史不应是某一思想家主观"设计的产物",更不是单线索、直线式、由低到高、由恶及善的进步历程。他认为历史没有规律,有的只是"命运"。汤因比继承发展了斯宾格勒的历史观,认为文明的发展、生长是一系列"挑战"、"应战"的结果。这种文明形态史观有积极的贡献,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布罗代尔对其过于简单化的文明史观很不满意,从历史的长时段出发,对他们提出了严厉批评:第一,批评历史宿命论。第二,回避历史的时间,只注重短时段的事件。第三,一种"人的精神本质"与多种(无论是八种还是二十一种)文明形态相矛盾。第四,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抽出几条"规律"、"法则"、"模式"来剪裁历史。最后,布罗代尔决定抛弃文明模式(包括各种翻版),主张用"长时段"结构理论取而代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