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形态史观

作品数:61被引量:11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敦书李长林张洁张广智侯云灏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复旦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博览》《青年与社会》《神州》《文史哲》更多>>
相关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斯宾格勒的民族观探析
《世界民族》2024年第5期19-30,共12页郭孟秀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肃慎族系史研究”(19VJX019)的阶段性成果。
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斯宾格勒在其代表作《西方的没落》中系统阐述其文化形态史观的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但对斯宾格勒关于作为文明与文化研究的重要单位——民族概念及内涵的解读却鲜有专论。本文对斯宾格勒关于民...
关键词:斯宾格勒 文化形态史观 文化民族 
文化形态史观下文化传承方式的演进历程
《海外文摘》2023年第21期0041-0043,共3页梁华 
本文旨在从文化形态史观视角出发,采用其理论框架,通过研究文化传承的物质和非物质形式,包括技术、教育、宗教、艺术等多个维度的历史演进,系统地剖析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化传承方式及其演进历程,探讨其变迁过程及内在逻辑,并分析这些方式...
文化形态史观下的史学巨著——评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新纪实》2021年第5期54-57,共4页周荣 
《历史研究》一书是汤因比探究人类文明前景和命运的鸿篇巨著,他采用文化形态史观,不仅说明了文明是历史研究的单位,而且详细阐述了文明演进的内在机制。《历史研究》发展了文化形态史观,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藩篱,给我们的历史研究带来...
关键词:文化形态史观 汤因比 《历史研究》 启示 
从文化形态史观探析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
《海外文摘》2020年第10期60-61,共2页张凤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定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形态史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形态史观将文化视作一个有机体,新陈代谢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关键,并将翻译视为实现新陈代谢的重要途径。马祖毅将中国...
关键词:文化形态史 文化转向 互动关系 翻译高潮 
晚清士人对意大利昔盛今衰的历史对比与书写意识被引量:2
《历史教学(下半月)》2020年第4期36-44,共9页刘澍 
中国与意大利的历史,有秦汉和古罗马的强盛,也有近代衰颓。晚清一批知识分子研读罗马史,追思古罗马,反思19世纪意大利之积贫积弱,从气雄万夫的古罗马到衰老不堪的意大利,晚清士人以人的生老病死比附民族兴衰;从“王者兴”到气数已尽,这...
关键词:晚清 意大利 古罗马 文化形态史观 康有为 
从文化形态史观看翻译的文化价值与中国翻译史的“译入”动向被引量:4
《山东外语教学》2020年第2期124-132,共9页袁帅亚 
校级重点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8年“青年英才工程”支持计划“基于翻译本质的翻译文化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8QN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形态史观把文化视为一个具有生、长、盛、衰等发展阶段的有机体,通过比较研究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主要文化,分析、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文化形态史观能为考察翻译的文化价值和发展路径提供一种历史学的视角。从文化形态史观的角...
关键词:文化形态史观 翻译的文化价值 中国翻译史 “译入”动向 
简析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中的文化形态史观
《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1期296-297,共2页张博伦 
斯宾格勒指出,“传统的历史观念的根本缺陷在于,所谓的世界历史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选定的一部分,西欧的土地被当作一个坚实的‘极’,当作地面上的一块独一无二的选定地区,理由似乎只是因为我们住在这里,而千万年来的伟大历史和遥远...
关键词:斯宾格勒 文化形态史观 《西方的没落》 根本缺陷 有效性 中译本 独一无二 
继承与超越: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
《国际公关》2019年第4期160-161,共2页冯帅 
汤因比作为英国著名思辨历史哲学家,围绕其人其书的评论从未间断,有认同支持的,有严厉批评的,也有温和认可走中间路线的;思辨的历史哲学自从维柯开创伊始,到汤因比时期的文化形态史观更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主...
关键词:汤因比 《历史研究》 历史哲学 
我国作者电影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青年记者》2018年第30期31-32,共2页王佳男 
1905年至今,我国电影已发展百年。我国电影的百年历史颇具研究价值,唯有知来路,才能扎根于当代,更好地展望未来。以何种方式开启这份历史宝藏值得思考。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多以线性时间为路径,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从文化形态...
关键词:百年历史 作者电影 文化形态史观 现状 历史研究方法 线性时间 斯宾格勒 代表人物 
雷海宗和中国文化的周期
《民主与科学》2017年第4期66-67,共2页李春阳 
德国史学家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出版于1918年,10年之后,英译本问世,风靡欧美,成为一时显学。从上世纪30年代起,雷海宗先生作为文化形态史观的倡导者,他在清华大学开设“西洋史学名著选读”,使用的即是英译本,他系统地讲授...
关键词:雷海宗 中国文化 《西方的没落》 周期 文化形态史观 斯宾格勒 30年代 清华大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