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阳

作品数:55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白话文白话文运动汉语欧化返本开新俞平伯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江淮论坛》《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论坛》《诗书画》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白话文百人百论”二十六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冯友兰、钱锺书、李泽厚
《社会科学论坛》2025年第2期243-256,共14页李春阳 
冯友兰冯友兰1895年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父亲做过知县。早年入中国公学,1915年考取北京大学哲学门,与嵇文甫是同学兼同乡。师从陈黼宸(介石)、马叙伦,听过黄侃的《文选》《文心雕龙》课以及章士钊的《逻辑》课程。梁漱溟长冯友兰两岁,却...
关键词:冯友兰 金岳霖 李泽厚 《中国哲学史》 审查报告 燕京大学 中州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 
“白话文百人百论”二十五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陈望道、王力、吕叔湘
《社会科学论坛》2025年第1期243-256,共14页李春阳 
陈望道陈望道生于1890年,浙江义乌人。1915年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和中央大学修习法律学士学位。1919年归国后任杭州浙江第一师范教员,在故乡义乌分水塘村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他主要根据英文版,参考了日文译本,“费了平...
关键词:留学日本 学士学位 早稻田大学 《新青年》 陈望道 中央大学 白话文 浙江义乌 
“白话文百人百论”二十四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李健吾、李长之、傅雷
《社会科学论坛》2024年第6期239-253,共15页李春阳 
李健吾,李健吾有一个笔名曰刘西渭,他的三个主要身份翻译家、批评家和剧作家,几乎令人无法视作同一人,如果加上小说家、散文家、演员和导演,他就更不可思议了。1906年生于山西运城(安邑)的李健吾在北京读小学和中学。父亲李岐山毕业于...
关键词:混成旅 安邑 李健吾 山西大学 傅雷 李长之 白话文 山西运城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刘永济、龙榆生、梁实秋
《社会科学论坛》2024年第5期243-256,共14页李春阳 
刘永济刘永济,字弘度,湖南新宁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祖父刘长佑是湘军名将,做过直隶总督和云贵总督,他出生时祖父过世,家道中落。父亲刘思谦在云南和广东做过几任知县。刘永济少年颖异,六岁始读书。“我家有一书楼,四部的书,收...
关键词:刘永济 梁实秋 光绪十三年 龙榆生 湖南新宁 云贵总督 白话文 直隶总督 
“白话文百人百论”二十二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郭绍虞、顾随、台静农
《社会科学论坛》2024年第4期242-256,共15页李春阳 
郭绍虞1918年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俞平伯等人发起成立了一个学生团体新潮社,《新潮》月刊在1919年1月1日创刊,成为与《新青年》齐名的刊物。《新潮》的《发刊旨趣书》言其办刊宗旨是要引导中国文化“同浴于世界文化之流”,而对“...
关键词:《新潮》 办刊宗旨 罗家伦 新潮社 郭绍虞 俞平伯 白话文 北大学生 
“白话文百人百论”二十一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顾毓琇、周策纵、唐德刚
《社会科学论坛》2024年第3期243-256,共14页李春阳 
顾毓琇顾毓琇,字一樵,1902年生于江苏无锡,是三国吴丞相顾雍的后代,与顾炎武、顾维钧同族。其祖母为宋代词人秦观后人,其母为书圣王羲之六十五代女孙。1915年入清华学校,参加闻一多、朱湘等人的清华文学社,担任清华戏剧社社长,热爱文学...
关键词:清华文学社 顾毓琇 宋代词人 唐德刚 朱湘 秦观 江苏无锡 清华学校 
“白话文百人百论”二十白话文百人百论之:朱自清、俞平伯、朱光潜
《社会科学论坛》2024年第2期244-256,共13页李春阳 
朱自清提起朱自清的名字,几乎人人熟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及散文诗《匆匆》许多人可以背诵出来。散文家朱自清认为自己以国学为志业,而以文学为娱乐。他一生的学术研究,可以概括为“注重新旧文学...
关键词:俞平伯 中外文学 季镇淮 散文风格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背影》 白话文 
“白话文百人百论”十九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周梦蝶、余光中、洛夫
《社会科学论坛》2024年第1期239-256,共18页李春阳 
周梦蝶.1956年到1965年被称为台湾地区现代诗的黄金十年,由纪弦(路易士)和覃子豪两位30年代开始写诗并崭露头角的诗人,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火种带到了台湾地区。战火平息后一群不甘寂寞的人,让汉字聚集在纸上,两岸的差异...
关键词:现代主义诗歌 覃子豪 周梦蝶 蓝星诗社 洛夫 郭小川 纪弦 马雅科夫斯基 
从“意象”思维到审美共同体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李春阳 
中国美术以“立象以尽意”为宗旨,以“因心造境”为手段,由自由的观看方式、主观的造象手法,以精神类型之表达形成其风格系统,合而成之,可概称为“意象”艺术系统,或“意象”思维。汉字书法于中国画的影响始终存在,中国人不会离开汉字...
关键词:意象 汉字汉语 笔墨思维 审美共同体 
“白话文百人百论”十八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何其芳、吴兴华、郑敏
《社会科学论坛》2023年第6期237-253,共17页李春阳 
何其芳1936年7月《大公报》十周年纪念,主编文艺副刊的萧乾组织了一次评选,24岁的何其芳以散文集《画梦录》与卢焚的小说《谷》、曹禺的戏剧《日出》获得文艺奖金。评选委员会由杨振声、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巴金、靳以、李健吾、...
关键词:何其芳 《日出》 吴兴华 李健吾 《大公报》 文艺副刊 郑敏 杨振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