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风格

作品数:347被引量:1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阮忠肖剑南喻进芳徐中原曾大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白话文百人百论”二十白话文百人百论之:朱自清、俞平伯、朱光潜
《社会科学论坛》2024年第2期244-256,共13页李春阳 
朱自清提起朱自清的名字,几乎人人熟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及散文诗《匆匆》许多人可以背诵出来。散文家朱自清认为自己以国学为志业,而以文学为娱乐。他一生的学术研究,可以概括为“注重新旧文学...
关键词:俞平伯 中外文学 季镇淮 散文风格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背影》 白话文 
希罗多德的笔法
《读书》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聂渡洛 
古典语文学家丹尼斯顿(J. D.Denniston)曾在其《希腊散文风格》中发出喟叹,“希罗多德是希腊文学中不可解释的现象”。希罗多德的《历史》确实是一个待解之谜—而这正是希罗多德的迷人之处。初次阅读《历史》的现代读者难免产生一种印象。
关键词:希腊文学 散文风格 现代读者 希罗多德 《历史》 丹尼斯 古典语文学 喟叹 
迟子建散文的性灵之美
《初中生写作》2023年第11期29-32,共4页李引霞 
迟子建是文坛上勤勉耕耘的多面手,她写的散文视野独辟、性灵独抒,可谓别开生面。迟子建的散文风格,生于天性,沉于耽思,盛于神趣。从《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光明于低头的一瞬》到《锁在深处的蜜》《原来姥紫嫣红开遍》《云烟...
关键词:迟子建 散文风格 性灵 伤怀之美 多面手 过客 
纵横家策论对《战国策》散文风格的影响探析
《普洱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65-67,共3页白丽江 
《战国策》作为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生动描绘并详细记载了战国纵横家的言论与事迹,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记录了大量纵横家的策论,其策论风格对《战国策》散文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探析可知,纵横两派的策论风格主要...
关键词:纵横家 合纵 连横 《战国策》 散文风格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 有尽而意无穷--《项脊轩志》感人之由浅释
《山东教育》2023年第17期52-53,共2页贾凤飞 
文学史上不乏感人至深的佳作,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每每读之,总是不由得潸然泪下。作者“借一阁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笔者认为其...
关键词:言有尽而意无穷 散文风格 梅曾亮 唐宋派 《项脊轩志》 归有光 言情 感情真挚 
《印象·阅读》
《文学自由谈》2023年第2期76-76,共1页
一部随笔集。通过“印象记+阅读笔记”的方式,记录二十位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以及七十年代作家、评论家生活、创作的某个历史片断,从而让读者找到了解这些作家作品与个人写作历史的微小“切口”。写作风格独特,在纪实的基础上,以...
关键词:个人写作 散文风格 随笔集 文学爱好者 夹叙夹议 阅读笔记 印象记 写作风格 
风格多变的“瘾君子”——德·昆西散文风格
《美化生活》2023年第3期102-104,共3页罗嘉霖 
从《大湾区敲打乐》谈黄维樑散文风格
《华文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129-133,共5页王国巍 
在华文文学研究界享有盛誉的黄维樑教授不仅学术著作等身,而且创作了众多的散文作品。笔者第一次知道黄维樑先生的大名是在1997年10月,即刚读大一的时候,在书店买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刚出版不久的《中国古典文论新探》②,朴素的封面给人...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论 散文风格 散文作品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华文文学研究 黄维樑 著作等身 敲打乐 
琦君散文中的“凡人”思想
《品位》2022年第5期89-91,共3页柴舒莹 孙良好(指导) 
琦君被誉为“台湾的冰心”,她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散文风格自成一体,具有显著的个人特征,淡雅的文笔中包含深厚的感情,明亮的主色调中蕴藉哀愁的情绪,以回忆为纽带勾勒出一幅幅往事的图景。
关键词:散文风格 琦君散文 哀愁 凡人 主色调 蕴藉 
贾平凹与余秋雨散文风格比较分析
《雨露风》2022年第9期48-50,共3页郭菡 
余秋雨和贾平凹都是散文大家,与史铁生、梁衡并称为我国“散文四杰”。一个人的经历、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对其创作风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和贾平凹的“地城散文”虽然在某个角度上而言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关怀色彩,但...
关键词:贾平凹 余秋雨 文化立场 文化境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