喟叹

作品数:79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燕世超李惠娟范藻杨金彪成英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作家协会同济大学安康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落日楼头,聆听千年喟叹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4年第33期14-16,共3页李选萍 
落日近暮色,余留夕阳红。斜阳余晖从历史的缝隙透出,伴随着前人的脚步走过天荒地老,在诗词的天地里历久弥新。夕阳的落寞意趣、柔和光晕,自古就被诗人青睐,被文字记载。它在温煦宁静中透着苍凉,它诉说着日暮思乡的惆怅,它是个人途穷、...
关键词:思乡 夕阳红 苍凉 意趣 
希罗多德的笔法
《读书》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聂渡洛 
古典语文学家丹尼斯顿(J. D.Denniston)曾在其《希腊散文风格》中发出喟叹,“希罗多德是希腊文学中不可解释的现象”。希罗多德的《历史》确实是一个待解之谜—而这正是希罗多德的迷人之处。初次阅读《历史》的现代读者难免产生一种印象。
关键词:希腊文学 散文风格 现代读者 希罗多德 《历史》 丹尼斯 古典语文学 喟叹 
时光的喟叹
《青年博览》2024年第4期47-47,共1页马亚伟 
空旷的原野,底色枯黄,一片荒寂。草木早已调零,只是还未来得及等一场风收拾残局。有的树仿佛老去的人一般,叶子落得一片未剩,光秃秃的枝干在风中瑟瑟发抖。有的树强撑着一点点绿,与季节做最后的抗争。可那一点点绿,像是在苍老的脸上涂...
关键词:野菊花 不合时宜 古战场 喟叹 抗争 原野 
似曾相识燕归来
《作文(高中版)》2023年第10期15-15,共1页李欣蔓 邹芳(指导) 
四九城内书声朗,秣陵城外白月光。长安盛世今不在,栏杆常驻忆余杭。不由得喟叹,当年六大古都,除东都洛阳,皆已改了称谓,失去了往日历史的余香。历史车轮缓缓前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一批批带着隽永气息的历史地名消失不见,可惜,可叹。“...
关键词:东都洛阳 似曾相识燕归来 历史地名 六大古都 历史车轮 诗意盎然 秣陵 喟叹 
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宋画里的生活
《杭州》2023年第17期74-77,共4页楼玮玥(整理) 
钱江潮涌,排山倒海,声如雷鸣,蔚为壮观。从汉魏至今,钱江潮水始终吸引着人们驻足,迎来送往人们的喟叹。在南宋,中秋观潮已成为日常节庆中的重要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观潮节,祭潮、弄潮、军演等活动应接不暇,咏潮诗如潮水般汇聚而来,一...
关键词:钱江潮 喟叹 观潮 
永远有一个明天在等你
《妇女之友》2023年第3期1-1,共1页吕红娟 
那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说,每天早上醒来,都会觉得惆帐,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又消逝了。这消逝的一天,再也回不来了。我也曾和朋友一样地惧怕、喟叹,时间多么迅疾,人生仅有一次。而昨日永不再来。无人可以抵挡岁月的荒芜,时间的潮汐。...
关键词:喟叹 消逝 荒芜 朋友 
走在生命还乡的路上
《河北教育(德育版)》2022年第12期63-64,共2页陈海波 
近来读潘知常先生的《中国美学精神》,读得“磕磕绊绊”“曲曲折折”,但也觉得荡气回肠,余音绕梁。借歌德的话表达:“人类的精神是不朽的,它就像太阳,用肉眼来看,它像是落下去了,而实际上它永远不落,永远不停地照耀着。”潘先生用658页...
关键词:中国美学精神 潘先生 潘知常 杜甫 余音绕梁 喟叹 多角度 
杏花如雪
《雨花》2022年第12期54-59,共6页吴克敬 
杏林原来是有一片杏林的,杏花如雪,赶着季节会烂漫得让人心伤,让人喟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风先生就目睹了那曾有过的壮观与艳丽,他给我说了呢,那铺天盖地的杏花,像新棉,似白沙,安安静静地开着,编织出它独有的一场杏花...
关键词:杏林 杨柳风 杏花 扶风县 深情 喟叹 
逝者如斯夫
《星星》2022年第34期147-148,共2页曾兴 
众生熙熙,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这一定是他行走于辽阔的天地间,正好情不自禁的喟叹。人生之美好正是不自禁,人生之苦乏也是不自禁,不自禁如同夫子眼里的江水,流得缓慢却义无反顾。我们都冒险来到人间,面对逝者如斯,再历练出向死而生...
关键词:游戏笔墨 向死而生 逝者如斯夫 戏梦人生 不自禁 喟叹 人生之美 
祭坛:人神之间的桥梁
《中华遗产》2022年第10期102-105,共4页洛卡奇 
一座高出地面仅仅几米的坛,如何撑起古人试图沟通神明的愿望?在哪里建造祭坛?“斡维焉系,天极焉加?”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屈原,面对头顶上的一片青天,发出了不解的喟叹:斗柄轴绳系在哪里?天极遥远又在何方?
关键词:天极 祭坛 屈原 喟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