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作品数:891被引量:11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杨美芳庾晋白杉肖佐刚左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76140部队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专栏建设提升微信内容品质的策略——以湖北日报“环球观潮”为例
《新闻前哨》2025年第1期54-55,共2页陈映午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中,主流媒体如何保持定力,不至于随波逐流?在微信这一重要传播渠道中,打造出具有更高标识度的网络传播品牌,在提升传播声量的同时,也要坚守内容为王的理念,助力主流媒体在网络舆论场实现传播突围。
关键词:微信 专栏建设 传播品牌 
何以“奇观”?——《观潮》语言赏析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24年第11期28-29,共2页高启山 
《观潮》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景色。作者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则是景象的意思。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关键词:语言赏析 奇观 自然段 《观潮》 课文 
苏轼伪诗《观潮》的来源及经典化
《文史知识》2024年第11期14-18,共5页岑怡萱 
《观潮》亦称《庐山烟雨》《庐山烟雨浙江潮》,内容颇富禅意,蕴含着人生真谛,成为经典诗歌。除了其自身内在的丰富内涵外,一直被称作《观潮》的作者苏轼也为其经典化贡献了力量。但经考证,认定《观潮》并非苏轼作品。学界内外也一直对...
关键词:人生真谛 苏轼作品 浙江潮 经典化 经典诗歌 外在因素 庐山 研究成果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教师》2024年第10期86-86,共1页陈薇 
陈老师: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的第4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上讨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时,我和学生...
关键词:第一课 统编教材 陈老师 自然段 四年级上册 修辞手法 齐头并进 《观潮》 
《观潮》的阅读方法与景象赏析
《读天下》2024年第35期0008-0010,共3页路承梅 
思维导图在小学写景散文教学中的运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为例
《甘肃教育》2024年第18期89-93,共5页牛彬宏 
写景抒情类散文的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具体描写景物部分的景致较多,写景角度、写作手法复杂多变,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困难。为此,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文章重点探讨了“整体感知,绘制结构图;研读段落,绘制写法图;整合全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 写景散文 
人也爱观钱塘潮
《十几岁》2024年第26期98-98,共1页本刊编辑部 
没有人能拒绝观潮。中国人观潮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汉魏时期。早在这一时期,智慧的古人就开始探究潮起潮落背后的奥秘,试图掌握它的行踪。东汉哲学家王充在他的《论衡》一书中指出了潮汐、潮涌与月亮、地形的关系,这是全世界关于潮涌...
关键词:《论衡》 物理解释 钱塘潮 汉魏时期 观潮 
《最美山水画100幅》
《连环画报》2024年第9期1-1,共1页林木 范美俊(著) 
浙江的钱塘大潮为自然奇观,以农历八月十五日至八月十八日中秋时节为最胜,无数的游客为之着迷。钱塘观潮也由来已久,始于汉魏,盛行于宋。历代的诗人吟唱颇多,如苏东坡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再如杨万里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关键词:杨万里 农历八月十五 苏东坡 自然奇观 钱塘大潮 山水画 钱塘观潮 
“秋潮”趣话逐浪高
《小学语文教师》2024年第9期48-49,共2页鹿崇涛 
《观潮》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自然之美”单元的一篇经典课文。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涌西去的过程,称赞了大潮的雄伟壮阔,抒发了作者对于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关键词:统编教材 由远及近 自然之美 经典课文 生动的语言 四年级上册 丰富的想象 《观潮》 
辛弃疾与钱塘江观潮
《杭州》2024年第17期60-61,共2页司馬一民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春,任建康(今南京)留守的叶衡被召入朝,任右丞相。经叶衡推荐,辛弃疾先后任仓部员外郎、郎中。这年秋天,辛弃疾在钱塘江观潮时,想到了令人痛心的历史,想到了国家命运和自身处境,写下了一首《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关键词:辛弃疾 摸鱼儿 令人痛心 钱塘江 宋孝宗 自身处境 叶衡 仓部员外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