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坛

作品数:542被引量:73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敬国陆群王红旗单爽爽王洪志更多>>
相关机构:义乌市川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牛河梁祭坛看“天圆地方”
《刊授党校》2024年第12期10-11,共2页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都认为天和地的形态是“天圆地方”,这一概念在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周算经》记载:“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中也说:“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
关键词:天圆地方 牛河梁 《淮南子·天文训》 
折翼祭坛:媒介与功能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4年第12期126-130,共5页秦辉 宋公仆 
折翼祭坛是德国中世纪晚期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从15世纪初一直到16世纪30年代,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艺术表现语汇和程式。同时,折翼祭坛作为宗教艺术在当时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展示圣物、吸引信徒、接受捐助、帮助救赎。它...
关键词:折翼祭坛 宗教艺术 中世纪晚期艺术 晚期哥特式 
宿命、悲剧与古典东亚的祭坛
《读书》2024年第10期168-176,共9页李竞恒 
一明朝的灭亡像是一只巨大的鲸落,伴随着卷起的漩涡,沉入寂静的黑色深渊。一鲸落而万物生,古典东亚的“天下体系”随之走向解体,对于剃发易服后的中土秩序,产生出各种离心离德。某种意义上说,顾炎武所说之“亡天下”,除了甲申之变后至...
关键词:甲申之变 剃发易服 天下体系 顾炎武 宿命 解体 
三星堆文明青铜祭坛与密宗曼陀罗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20期68-73,共6页顾万发 
三星堆文明中有很多现象,似乎很难理解。学术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读,或者语焉不详,或者诘屈聱牙。其实,这些文化现象,不少可以参照其他文化,甚至非本土文化。这样可能会为更好地理解或解读这些现象提供新的维度。对于三星堆文明发现的所...
关键词:三星堆文明 曼陀罗 密宗 祭坛 青铜 解读 
汉晋时期郊祀祭坛的形制演变
《艺术学研究》2024年第5期81-97,共17页倪润安 
汉晋时期是郊祀制度形成、确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聚焦于汉晋郊祀祭坛的形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深入讨论其细节和特点,从长时段的角度观察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代至西汉元帝时期,天、地祭坛的形制和礼...
关键词:汉晋郊祀祭坛 南郊 北郊 圜丘 方丘 形制演变 
巨石阵的中心石哪儿来的
《科学大观园》2024年第17期70-71,共2页徐锐 
巨石阵由内外两个环形结构和祭坛组成。其中外环由每块重约25吨的萨尔森石组成,内环和祭坛则由每块重约3吨的青石组成。一项对巨石阵中心祭坛石的研究表明,它们是从苏格兰东北部运来的,比巨石阵中的其他石头远得多。相关研究8月14日发...
关键词:环形结构 巨石阵 祭坛 澳大利亚 苏格兰 英格兰 论文作者 地质学家 
牛河梁第二地点三重圆祭坛蕴含的古代科技文明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30-32,共3页王洪志 张丽玲 
牛河梁第二地点三重圆坛及其遗址环境,蕴含着红山人的科学思想和发明创造信息。结合理论研究、实地考察,分析和阐述了该坛的形制结构、建筑方法、祭祀性质、祭祀活动,揭示和阐明了该坛及其祭祀活动中呈现的天文历法等科技思想和利用自...
关键词:牛河梁红山文化 三重圆祭坛 科技元素 古国文明 
天坛与先农坛 中轴线上的国家祭坛
《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第11期80-87,共8页向衡 
国之大事正像《礼记》所说那样,中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礼”,而在“礼”的实践中则重视祭祀。因此围绕着天神地人鬼展开的国家祭祀礼仪,在古代中国社会占揭若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就是《左传·成公十三年》的传世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
关键词:先农坛 《礼记》 祭祀活动 《说文解字》 国之大事 祭祀礼仪 中轴线 左传 
谈牛河梁遗址三重圆祭坛的文化意蕴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王洪志 张跃旭 
2024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牛河梁遗址三重圆祭坛文化意蕴研究”(2024lsljdybkt—026)阶段性成果。
牛河梁遗址祭坛是已知的红山文化的最高成就,深入发掘其文明要素,对红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意义重大。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牛河梁三重圆祭坛的文化意蕴,该坛蕴含着红山人的数学思想、天文学思想、历法观念,反映了红山社...
关键词:古国牛河梁 红山文化 祭坛祭祀 文化意蕴 
论希伯来圣经中“逃城”的渊源与意义
《都市文化研究》2023年第2期100-113,共14页周琳玥 
在摩西五经以及《约书亚记》中,多处可见关于“逃城”(Cities of Refuge)的记载。“逃城”制度为解决以色列人之间的人命纠纷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与途径,其主要规定是:在以色列国土中设立一批特定城市,犯下非故意杀人罪的凶手可逃往这些...
关键词:希伯来圣经 逃城 血仇 庇护 祭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