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族

作品数:59被引量:25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建军周平陈玉屏祁庆富王缉思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文化与传播》《现代国际关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多民族国家现代化的民族形态——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为例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樊昊 徐晓光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习惯适用研究”(项目编号:20XZZ005);贵州省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重大课题“贵州石刻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2GZGX02)。
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二元民族形态,是建构多民族国家存在的根基,赋予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符号与特定意义。中国与东南亚多个国家都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既具有文化民族的特色,又具有政治民族的特色,现代国家中的民族要素具有世界意义。民...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 现代化 文化民族 政治民族 民族形态 
斯宾格勒的民族观探析
《世界民族》2024年第5期19-30,共12页郭孟秀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肃慎族系史研究”(19VJX019)的阶段性成果。
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斯宾格勒在其代表作《西方的没落》中系统阐述其文化形态史观的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但对斯宾格勒关于作为文明与文化研究的重要单位——民族概念及内涵的解读却鲜有专论。本文对斯宾格勒关于民...
关键词:斯宾格勒 文化形态史观 文化民族 
国族关系与文野之辨——杨度与章太炎思想比较研究被引量:1
《哲学动态》2023年第5期74-84,共11页吴蕊寒 
在“预备立宪”的背景下,杨度与章太炎就民族与建国问题展开了论辩。杨度的《金铁主义说》和章太炎的《〈社会通诠〉商兑》《中华民国解》三篇文章所构成的对话,反映了二人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与国家关系的不同理解。杨度与章太炎民...
关键词:文化民族 历史民族 普遍主义 齐物平等 
民族的人口整合功能及其影响被引量:3
《世界民族》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周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民族问题治理”(22JJD810002)研究成果。
“民族”概念作为描述工具和分析工具,随着民族国家的构建及其影响扩大而被广泛使用后,人类演进中结成的各种稳定人群共同体皆以“民族”来称谓。人是社会性动物,天生就有聚族的本性,民族只是人类聚族本性的结果和形式。然而,个体的人...
关键词:聚族本性 聚民为族 民族国家 国家民族 文化民族 人口整合 多族化 
文化民族主义话语与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祖国认同的构建被引量:2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3年第1期75-83,共9页潮龙起 李朋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与美洲华侨认同研究”(批准号:19AZS012)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从认同建构和华侨动员的视角,通过梳理辛亥革命时期相关的报刊、文集等史料,探讨这一时期改良派和革命派如何运用文化民族主义话语来构建华侨的祖国认同,并将他们吸纳到祖国政治变革的实践中。随着清末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孙中山...
关键词:民族主义 辛亥革命 华侨动员 孙中山 康有为 
从文化民族主义视角解读中国文化自信理论特色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年第12期49-52,共4页朱辰 王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SBB0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择优提升项目,项目编号:3102019WGYTS01。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8世纪,面对德意志民族分裂和法国思想对德国文化的侵袭,提出了文化民族主义理论,指出统一民族的建立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我国的文化自信理论同样强调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增强国民自信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文化民族主义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优越性 
文化民族主义视角下格雷戈里夫人的独幕剧创作特色探究
《红河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152-156,共5页殷艳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的格雷戈里夫人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她从振兴本民族文学传统出发,创作了十多部深受当时观众喜爱的独幕农民喜剧。这些独幕剧不但传承爱尔兰的喜剧传统,而且塑造了不少鲜明的普通人物形象,喜剧的狂欢...
关键词:文化民族主义 格雷戈里夫人 独幕剧 狂欢效果 民谣 
孙中山的道统论与知难行易说
《阅江学刊》2021年第2期25-37,120,共14页程广云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之治’的历史及实践”(20AZD003)。
孙中山的政治哲学核心在于论证和辩护其政治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通过道统论自证其居于中华思想正统,通过知难行易说自证其属于现代思想权威。孙中山道统论原本经过戴季陶、蒋介石副本流传,其基本动机是切割三民主义与马列主义关系,体...
关键词:道统(论) 知难行易说 文化民族(保守)主义 《三民主义》 《建国方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两条路径——文化民族与国家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视角被引量: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23-29,共7页夏引业 
2018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作为宪法概念的‘中华民族’研究”(项目编号:2018GMD002)。
现行宪法关于“中华民族”的表述,同时包含了其作为文化民族与国家民族的双重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国家实力的极大增强,而且是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不仅指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而且...
关键词: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民族 国家民族 国家统一 民族复兴 
从废名到沈从文:乡土中国形象的再生产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建构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140-146,共7页徐志伟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发现另一个‘乡土中国’——勾连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一种考察”(项目批准号:11FZW016)的成果
"五四"时期的启蒙叙事及其所引导的现代化改革引发了新一轮乡村社会危机。在新的危机的刺激下,废名和沈从文开始探寻重新理解"乡土中国"的新范式,重塑"乡土中国"形象,重构中国文化主体。两位作家遥相呼应,不但完成了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
关键词:废名 沈从文 乡土中国 文化民族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