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续)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小秋[1] 朱贵水[2] 曾小波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四川雅安625014 [2]四川农业大学饲料开发总公司,四川雅安625014

出  处:《中国饲料》1999年第14期11-12,共2页China Feed

摘  要:然而在特定温度下,调质时间是影响糊化程度、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调质时间越短,糊化率越低,颗粒粉化率高,硬度小,同时营养物质消化率下降。调质时间从5s增至15s,每增加1s,糊化率增加3.5%,粉化率下降0.1%,硬度增加0.067kg。因此厂家可根据不同条件和质量要求,调节温度和调质时间,生产满意的产品。 3.2.3 制粒对营养物质损失的影响 制粒温度、湿度、压力和摩擦等都可影响饲料的营养成分,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维生素。据研究发现:提高制粒温度或延长制粒工艺时间可增强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造成维生素损失:①VC、VK和VE稳定性最差;制粒时间1 min,温度从71℃增至110℃,损失率为30%~45%,对温度最敏感;②最稳定的维生素是胆碱、VBi_(12)、VE醋酸酯和微胶囊VD_3,制粒时间为1 min,制粒温度从71℃提高至110℃,维生素损失分别为3%、4%、7%,损失率很低;③大多数维生素如微胶囊维生素A、VD_3。

关 键 词:饲料加工 加工工艺 营养价值 动物生产性能 

分 类 号:S816.15[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