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才林[1]
机构地区:[1]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112-115,共4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民国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是教育家晏阳初提出的"民力观"。社会教育理论的出发点是民众本位,但实际发展历程的重心在于"挽救民族危亡"。民国社会教育属于改良范畴,但辩证地看,有两点革命性:在中国教育史上,民国社会教育理论突出了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过程的终身性;相对学校教育而言,民国社会教育重在去除"西洋化、贵族化、都市化"之弊,力图实现"本土化、平民化、乡村化",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时代要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