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失业率水平及其含义  被引量:3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都阳[1] 陆旸[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出  处:《世界经济》2011年第4期3-21,共19页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摘  要:"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之间存在短期的替代关系。在长期条件下,失业率将返回其"自然水平",进而"自然失业率"成为了将失业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变量。本文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在不变"自然失业率"和非线性置信区间估计的基础上,对中国时变自然失业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其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2003年,约为5.42%,此后逐步降低,2009年回落到4.13%。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影响自然失业率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此外,检验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呈现出典型的"菲利普斯曲线"特征,但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周期性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特别是2007~2008年,中国周期性失业上升的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现象。

关 键 词:自然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 卡尔曼滤波 劳动力市场 

分 类 号:F249.2[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