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育启 王长青[2] 

机构地区:[1]安徽省宿松县人民医院,246501 [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30022

出  处:《临床荟萃》1999年第18期848-849,共2页Clinical Focus

摘  要:血小板形态与脑梗塞的关系研究较多,多数认为血小板的活性增强是脑梗塞的始动因素之一,而血小板的形态与其功能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血小板形态变化的观察,初步探讨了脑梗塞与血小板形态的关系,有利于临床上对脑梗塞的防治。1 资料与方法1.1 分组 脑梗塞组:为我科收治的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87例。男性53例,女性34例,年龄49~88(65.90±8.66)岁。发病时间明确,病前2周内未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除外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及低灌注压性脑梗塞。87例中影像学显示:与本次发病相关的脑梗塞灶中大面积(>5cm)18例,小面积(2~5cm)27例,腔隙性梗塞42例。

关 键 词:脑梗塞 血小板形态 动态变化 

分 类 号:R743.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