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安徽合肥230022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安徽合肥230022
出 处:《安徽医药》2011年第5期639-641,共3页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摘 要:胃癌是人类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自20世纪80年代初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M arshall和W arren首先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至今,H.pylori已被公认是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主要致病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已正式将H.pylori确定为I类致癌原[1]。但H.pylori致胃癌的机制仍有很多盲点,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该文将对国内外对H.pylori致胃癌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2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