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仙云[1] 郭爱军[2] 熊自忠[1]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安徽合肥230022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安徽合肥230022

出  处:《安徽医药》2011年第5期639-641,共3页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摘  要:胃癌是人类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自20世纪80年代初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M arshall和W arren首先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至今,H.pylori已被公认是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主要致病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已正式将H.pylori确定为I类致癌原[1]。但H.pylori致胃癌的机制仍有很多盲点,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该文将对国内外对H.pylori致胃癌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 键 词:胃癌 幽门螺杆菌 基因 

分 类 号:R735.2[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